小学数学注意涣散型学困生转化与实践的研究
2014-10-21吴明富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然而“学习困难”学生却大量存在,这将严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困生”是当前应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数理知识学习方面,各类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对小学数学注意涣散型学困生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对“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题研究;产生因素;转化途径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比例为四分之一至五分之
一,是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的一种双低现象。因此,这是教育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数学是出现学习困难最多的一个学科,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结合实际教学,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小学数学注意涣散型学困生这一群体。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困生”这一概念是由“差生”发展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后进生”一词。“学困生”这一说法是近些年才开始使用的,学术界对“学困生”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观点一不包括智力偏常生;观点二包括智力偏常生。事实上,差生也好,后进生也好,学困生也好,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学习成绩与普通生存在差异,被认为是没有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里的差异指负差异。学习差异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是学习成绩的差异。
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注意力水平低下是一个主要原因。有研究认为,稳定性是注意品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中小学生注意品质高低的主要标志,它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涣散,注意的涣散是由其他刺激物的干扰或由单调的刺激物引起的,干扰决定于附加刺激物的特点和附加刺激物与注意对象的关系。心理学理论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注意外部表现,判断其注意的内在状态,指导教学过程。数学教师一般都知道,当学生不专心的时候,学习是很难进行的,尤其是数学学习,比别的学科更需要专心学习。数学课是一门不太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且又特别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的学科。有人把数学课比作一个链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使得数学有可能成为因注意力涣散而导致学习困难最多的学科。
二、小学数学注意涣散型学困生的产生因素
1.学生主体内在的因素
儿童入学以后,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了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社会、学校和家长要向他们提出许多严格的要求,孩子们不但要注意有兴趣的课业,也要注意虽然不感兴趣但又必须认真学习的知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所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日渐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但学生的注意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学生主体而言,性格较活泼外向的学生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表现较外向,这样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影响,便于观察、发现;而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则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较内隐,教师在教学中不易觉察其情绪变化,这在小学高年级表现得较为突出。
小学生的注意还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在注意力集中性和稳定性及注意广度等方面,女生往往高于男生,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小学生中女生成绩往往高于男生的原因。
2.教学及家庭等客观因素
有人调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学情况,结果表明,导致学生听课走神的因素有:枯燥无味占90%,偶发干扰占50%,重复占27%,听不懂占1%,其他占4%。可见,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对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影响极大。
章志光教授列举了几条由于教学上的原因造成注意力涣散的主要表现。(1)厌烦: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无意义的重复或冗长的言辞,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厌烦,导致注意力涣散以寻求其他的刺激。(2)情绪急剧波动:一上课教师就进行测验或宣布考试成绩,使学生紧张,情绪特别兴奋或沮丧。(3)反抗或冷漠:如果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受不公平待遇的学生可能把不满情绪迁怒到课堂上,以不听课或捣乱的方式加以反抗。(4)寻求注意和承认: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学业成绩或品德,能力欠佳而受到人们的忽视、鄙视或奚落,于是他们中有的人就在上课时故意搞恶作剧以引起老师或同学们的注意。
家庭是人生的摇篮,一个人在人生初期从家庭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及所受的教育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极大。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也与家庭因素有关。(1)有的学生因父母不和,经常吵架,彼此感情冷淡、分居、离婚而轻常与父母发生争吵、闹矛盾,将这种情绪帶到课堂上,导致课上走神。(2)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使学生压力过大,一旦成绩下滑,会使学生情绪紧张,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听课注意力下降。(3)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学生依赖性强;或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产生课堂上注意力涣散。(4)有的家长过分唠叨,使学生厌烦;或过分严厉,使学生望而生畏,变得自卑、胆怯、愤恨,从而导致逆反心理,课上注意涣散。(5)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造成事实上的“留守儿童”,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和温暖,而常常想念爸爸妈妈,导致上课走神、学习分心。
以上种种表现是由学生主体及教学、家庭引起的,只有分析注意涣散型学困生的主、客观原因,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水平。
三、注意涣散型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1.学困生的转化重点在课堂
课堂是转化的主阵地,这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当前的智力、情感、毅力决定的。
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困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数学生上课经常走神,爱做小动作,有的自卑感强。教师在上课时,如果总是把目光盯着优等生,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优等生在施展才华,无形中就冷落了“学困生”,因此“学困生”大多数养成了不举手发言的“习惯”,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就漠不关心,最终成了课堂学习的“旁观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挥“优等生、中等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要积极组织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他们也学有所得。
课堂中要“关照”学困生。由于学困生受之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课堂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关注到学困生,势必会让学困生自暴自弃、干脆放弃思考。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控,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也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情感体验,克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还要关注学困生的思维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既要有优等生、中等生,更要有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注重备“学困生”的思维起点,还要在课堂实施中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进程,了解学困生的思维是否与教学相同步,从而掌握现阶段的思维状况。这既是课堂调控的依据,也为课后辅导打下基础。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还应注意对学困生指导的“度”的把握。
2.形象直观和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讲,无意注意要比有意注意更容易实现,有兴趣的事要比没兴趣的事更容易引起注意,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课上运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教具来讲解某一公式,或运用课件,动手操作等直观的,学生感兴趣的画面,这种鲜明的感性的形象,都有利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
3.教师的言行与表情
人们在注意某种事物时,经常会受到别人言语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或集会、参观等活动时,教师可以经常运用一些指令性、引导性的语言来提醒学生注意某件事物。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其一言一行直接对学生的注意都有影响。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语调的抑扬顿挫,面部的表情和眼神都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引导性;语调有低有高、和谐悦耳;速度有快有慢,适当停顿。不能有呆板、含糊不清的语言和生硬、平铺直叙的语调。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某种偶发事件时,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注意迅速回到教學内容上。
此外,教师应不断给学困生注入新的“活力”。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应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适时鼓励,不忘赞扬。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学生衡量自我的成败、认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激励,才有动力。
4.适当的作业难度
有人通过实验考查作业难度与注意强度的关系。实验是让被试者复述由注意耳输入的语言,利用一种延缓反馈的装置,使他自己的复述延续若干秒时间反馈到非注意耳,以口吃次数作为由注意耳输入的信息发生了干扰影响的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成人或儿童,较难作业比较易作业的口吃次数都少。这就表明,在较难作业上注意较强,因而较稳定,不易分散。学生在解决较难的问题时,也常有精神高度集中,忽略周围环境的表现。因此,较难作业有利于学生注意稳定性水平的提高。但难度是相对而言的,过难的作业也不能引发学生长久注意,只有那些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终可以解决的难作业,才是最适当的作业。
5.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对目标任务的理解
一个人从事智力活动是否积极,直接影响着他的注意情况。积极性越高,越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注意稳定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听课以外,还要积极地参与。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分组讨论和游戏竞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更积极地注意教学内容。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如进行讨论或开展游戏竞赛,这时学生既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又要注意别人的表现,这样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6.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如果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成为习惯,他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容易维持注意的稳定与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良好注意习惯主要包括高度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转移,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并需要长期集中注意或迅速转移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训练学生。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快速抢答,培养其高度集中注意,将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出现,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有关心理实验表明,干扰刺激的意义性比嘈杂性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大。教师可以一方面训练学生在嘈杂环境中抗干扰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闹中求静、乱中求序的良好素质。另一方面,也可创设一些意义性较强的干扰刺激,提高学生自我集中注意的能力。
7.让家长共同参与“转化”工作
注意涣散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教师的“单枪”也是不行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教师合为一股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建立“家校”联系网络。教师将事先调查得到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成表格,并向家长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
建立“家校”互动的平台。每天让学生记录好家庭作业,希望家长定时检查学生记录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监督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家长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学习状况,并参与到转化工作中来。
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向他们推荐家教方面好的资料。同时,还要帮助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这些“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
让家长也成为教学“专家”。
定期向家长通报或以“喜报”的形式报告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孩子以及学生自己的信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学习习惯养成、情感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班的张×、温××、刘×、王×等同学起初也是学习比较困难,采用以上方法的转化后,上课已经能积极地回答问题,且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现在已经能进行理性的分析,寻找解决的策略,并且正确率能达到60%左右,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成为其他学困生学习的榜样。
因此,针对导致注意力涣散的原因,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影响其课堂注意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
能做到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季.中国教育病[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洪曾.中小学学生注意稳定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7(6).
[3]马志国.小学优差生注意稳定性品质的比较研究[J].现代小学教育,1989(2).
[4]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吴明富,男,安徽省小学特级、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安徽省东至县实验小学,兼副校长;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