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课堂教学与陶行知的“六个解放”

2014-10-21张金鑫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动发现观察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问题重重,教师在创新作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回顾过去,从陶行知的“六个解放”里汲取智慧的启迪。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

关键词:思考;行动;观察;交谈;发现

陶行知之前就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这篇文章中提出,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就是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双手、学生的眼睛、学生的嘴巴、学生的空间和学生的时间。这“六个解放”是针对小学教育提出的革命性理论,但是对于高中作文课堂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一、解放大脑、双手,引导学生去思考

高中生经常抱怨语文课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另外“两怕”我们暂且不谈,且谈如何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思想消除学生的这种为难思想——解放大脑。我们的作文课堂经常是作文思路指导课和优秀作文展示课。大家往往是按照作文命题—作文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整个教学流程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参与的只是写作环节。而这种被动式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所不情愿的,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技巧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

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堂应该跳出这种固有模式,引导学生动脑筋,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根据作文的体裁、文题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信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跳出“三段论”的机械指导,引导学生针砭时弊,写出他们心中的激扬文字呢?在作文课开始的时候,不要给出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和写作框架,让学生发动大脑,找时事热点、身边的事情作为写作素材、论点论据,这往往要比那些陈旧、苍白的案例要有力得多。就像我们熟悉的一个案例所描述的,一年级小学生看到“○”,会热情高涨地说这是“月亮、烧饼、太阳、硬币……”但到了高中课堂却只剩下沉默。到底是什么禁锢了孩子们的大脑,也许我们在给他们过多指导的时候,应该留一些空白,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解放思维。

二、解放双手,引导学生去行动

经过小学和初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呈现出苍白乏力的症状。这样的文字无关个性,更不是心声的表达。

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他们乐学、善学。由于高中课业负担大,动手的机会相对来说会很少。但也正是因为少,我们才能够通过这些为数不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否则,作文就会空洞和脸谱化。如果他们能够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思,那么他们就能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写出的作文也自然就会充满灵气和个性。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时候,这种体验会更加深刻。亲身体验实践,这在课堂上往往不太好实施,但是我们可以指導学生在课外完成,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活动,并将它们作为写作素材,用以充实我们的习作。

三、解放眼睛,引导学生去观察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何充实我们的心灵,那就看我们通过窗户能够捕捉到什么。我们指导学生观察事物,重点就是要指导他们运用恰当的观察方法去寻找观察对象。比如,季节之美,社会百态,身边人物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学生观察的方向。高中生的理性思维逐渐成形,他们已经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因此他们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很自然地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感,并形成完整的文字。

比如,每周的随笔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随笔是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思考的体现,三十个学生就能有三十种不同的观察报告。在这些随笔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对季节的感知,对时事的针砭,对未来的畅想,对过往的怀念。他们能够从一叶的凋落感叹秋季的来临,也能够从父母、老师的一个眼神读出殷殷的期盼。这就是眼睛、这就是观察的价值所在。我们能够做的,正是充分肯定他们的观察所得,引导他们思考观察所感。

四、解放嘴巴,引导学生去交谈

在我的印象里,“作文”就是动笔去写。但是我们的作文课堂并不只是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说作文”,也就是通过口头形式进行创作。这种形式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育人沟通的水平;二来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三来学生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更加充满灵气。同时,由于口头作文类似于即兴创作,学生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会得到锻炼,他们能够迅速从已有知识中提取写作所需素

材。口头表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口头作文,它理应成为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五、解放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

高中生每天在校时间将近10小时,每天被繁重的课业压力

驱使着,几乎没有多少孩子有时间去亲近自然。这既是我们教育的短板所在,也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所在。我们在这里说的解放空间,就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自然,去观察自然界的花草

树木、青山绿水等美好现象,从中得出感受和体悟,充盈自己的

头脑。

这就给我们作文课堂教学一个启示,我们完全可以对我们的作文课堂形式加以创新。适当地将课堂移到教室外面,比如,学校的操场、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扩大了,学生的体验空间也得到了拓展。这样不仅能够体验自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思维空间得到了扩展,脑中的素材更加多元,写作能力自然也能够相应提升。

六、解放时间,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要解放孩子们的时间,让他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现在的学生每天必须面对起码十节课的学习时间,课后还有两三个小时的作业量。如果父母再“认真”一些,学生还要奔波于各个辅导机构。学生玩耍、阅读、休息的时间被严重侵占。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何谈作文生动?

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应该给学生相应的自由时间。高中一般是两周一次大作文,我们也可以考虑将大作文换成小作文、口头作文,缩减课堂习作时间,丰富作文形式,将压缩出来的时间供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能够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中作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所头疼的问题所在,解放学生之前,我们不妨先解放自己。我们也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走出去,多看看,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这样才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惠琴.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与小学作文教学.阅读与作文,2014(1).

[2]李清华.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福建陶研,2013(4).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张金鑫(1989.08—),男,民族:汉,江苏盐城,职称:中教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行动发现观察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