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014-10-21高增栓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性意义

高增栓

摘 要: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理论的哲学地位,论述了养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精神萎靡现象,分析了养浩然之气的目标、理想和途径,阐述了强大的民族性在中华复兴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浩然之气;民族性;中华复兴;意义

善养吾浩然之氣,这是孟子的重要思想和哲学观点,但如何养浩然之气?这是孟子给中国人、给中国文化留下的一个大命题,自兹以降,对此的解释众说纷纭,历代仁人志士在养浩然之气的方法论上也是卓有成效,成就此事者也是代有其人。

一、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怎样养浩然之气?发其隐,探其微,尽得其旨,答案就在《孟子》中。认真阅读《孟子》,可简单将其“养”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浩然之气的根基是义与道,要靠义和道来培养,缺乏义和道,气就会疲弱(“馁”)。

第二,要靠道义的长期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有为,又要无为,不可揠苗助长,不可偏执苛行,“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最高境界。

第三,磨难和磨炼能够培养人的浩然之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十五)

第四,要“存心养性”,即须清心寡欲。孟子认为,必须“存心养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思想。“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则仁心存,欲多则人心亡。”当人真正从物欲中解脱出来,就会寻到本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由此就会形成“至刚”之大气。“清心寡欲”让心灵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养浩然之气的目标与理想

1.养浩然之气的个体修养目标

作为社会人来说,要通过修身,进一步修养、修学、修炼、修习和修摄,集聚正能量,强大人格,拓宽心胸,培育精气神,塑造大格局,展现大气宇,生发出志气、胆气、骨气、豪气和大气。

2.养浩然之气的社会理想

每个个体的人都有了浩然之气,整个社会就有了浩然之气,没有全体人民精神上的昂扬向上,我们仍然是“东亚病夫”。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使社会和人民尚志、尚文、尚武、尚德、尚义、尚真,再现大汉精神、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使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大气磅礴、刚健奋发、高拔超迈、雄壮浑厚。

三、培育社会浩然之气的途径

1.实践修身文化,弘扬“大学”之道

修身是儒家教育八条目的关键,是实现理想人格和强大人格的主要实践途径,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落实“大人之学”,实现“三达德”仁、智、勇,完成君子人格、“大人”人格,从而集聚正能量,培养起浩然之气。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修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灵魂。通过社会和主流文化的教育引导,大兴修身文化,形成人人修身的社会风尚,建成全民修身的修身社会,凝聚起全社会的浩然之气。

2.加强“大丈夫”人格教育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等精神特征。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加强“大丈夫”人格教育,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使强大、强韧和强健诸要素融入民族性格的基因中,让中华民族生发出昂扬雄浑的浩然之气。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民族性意义
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有意义的一天
探析民族性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元化表达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