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残疾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
2014-10-21凡红花
凡红花
摘 要: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顾名思义,大家必须“动”起来,当然无论参与哪项运动活动,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对那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即腿脚不灵便、身体不协调等的学生,因为学校不是特殊学校,整个学校的残疾学生为数不多,往往在体育课堂中是最容易被教师、被学生所忽略、所遗忘掉的,大多数教师安排他们见习,他们也因为身体原因从不参与任何活动,认为体育与他们无缘,是不属于他们的,所以他们表现得有些自卑、胆怯、封闭,不愿意在运动场上出现,更不愿意在人多的场合出现……小小年纪的他们,每个人都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他们希望得到认可、得到真诚的目光与赞同,然而他们更多的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任别人随意“瞟”上一眼。
关键词:残疾;胆怯;见习
本文从下面两个教学案例中思考与总结教学措施:
一、案例一——先天性残疾
我现在的班级就有一个这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又聰明,但她的腿脚不灵便,身体极不协调,看到她那美丽又充满渴望的眼睛中带有一丝无助与无奈,我陷入了困境之中,此时的我也有些盲目、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样与她交流,我小心翼翼地维护她的自尊心,我好害怕、好担心不小心伤害到她,但内疚与自责迫使我去想、去做些什么,她也是我的学生呀!我怎么忍心每节课让她站在一边呢!我想我的课上得再好也不完美,因为始终少一位学生的参与。我鼓起了勇气,很自然地走到她面前,很平静地告诉她:“你怎么总是站着不动呀,你完全可以参与活动呀,我们先去走一走,好吗?”她根本没有来得及考虑或顾虑太多,非常兴奋地与我并肩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她的眼睛里仿佛闪烁着幸福的火花与感激之情。开始的时候我想她的腿不能迈得很大,所以小步与她一起走着、聊着,慢慢地她的步伐变快了,好像在与我比赛似的,走得很快很快,400m的操场我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圈,我看到她分明是很吃力、很累的,我轻轻地问她:“累不累?休息一下吧!”她总是微笑着,并不断用衣角擦拭着脸上的汗珠说:“老师,我不累。”在陪同她走的过程中,我观察其他学生,看到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参与活动,就连平时不爱运动的个别学生也动起来了,我想也许是她激励了他们、带动了他们……后来她慢慢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不再徘徊、不再胆怯了,也不再孤单地站在一旁了,我看到她已经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了,与同学讲着、笑着、在操场上跑着,可以看出她很开心、很快乐。通过以上案例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对困难生进行引导:
1.积极的心理疏导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有的学生是迈不开自己心里的那道门,他们缺少的是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引导。大家的关心与理解,所以我们遇到类似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感到有没有他们都无所谓。我们的课正常进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的关心,能够体会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与幸福。从心理上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集体中,能够战胜心理所存在的种种顾虑,让他们重新树立一个全新的自我。
2.做到因材施教、合理锻炼
往往可能是腿脚不便或不协调或一只腿有问题等情况,他们可能因为不便而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觉得每项体育项目都不适应自己,他们迫于无奈,只能站在一旁当个“观众”。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为他们及时选择活动项目,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比如,对于腿脚不方便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学双手传球、垫球(排球)等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还可以选择简单的游戏及做小组裁判等,慢慢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让他们知道适量运动的重要性
大部分残疾学生是身体体质很差或体形超胖的,我们向他们讲解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因缺乏锻炼而带来的肥胖等,通过有效的运动方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运动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运动处方,有规律、系统地帮助他们进行安排自我锻炼内容,包括运动强度、次数等。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引导他们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帮助他们康复、健身。
二、案例二——后天性残疾
后天性残疾的学生心里特别脆弱,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带一点固执,他们害怕别人把他们当作残疾人对待。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在放假期间由于车祸使他高大、魁梧的身材变得有些迟钝。老师、同学得知后,在上课的时候都非常照顾他,做游戏时都让他先挑选角色,在打篮球时,当他去抢球时,别人都主动让他。教师以为他应该感到开心,可是他慢慢地消失在运动场上了,甚至不来上体育课了。后来得知,他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把他当作残疾人。当然老师本来是出于爱心,没想到伤了他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体育课中,老师、同学再也不那么“溺爱”他了,与他一起争球、追打……老师在课堂中既不批评他也不表扬他,以平常的心对待他,慢慢地他又喜欢上体育课了。这个案例说明对待“困难生”应该还是要以平常的心去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得到与大家一样的目光、一样的交往、一样的活动,也许他们不欢迎别人的过分关注,缺陷被漠视和忘记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善待他们,“忘记”他们是一个残疾人,适度的“冷漠”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与呵护!所以我们在组织“自主学练”的教学形式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器材、时间等,适度地引导他们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无心理压力的空间里得到身心发展,根据自己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智慧、品质和性格的全部认识与体验,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不能绝对化,要实事求是,同时不能触及到他们的“伤处”,让他们在知道自己不足的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所在,明确自己的优点与努力方向;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客观认识、接纳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具有上进心的人。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引导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运动方式,使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2.通过交往活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交往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发展的基础,交往中相互对比、相互评价,能够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别人不能完成的事情,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做好,在过程中得到大家的赞同与关注,这样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认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虽然不能完全顾及到所有学生,有时在学习体育技能知识时,他们无法模仿与掌握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不过分要求他们掌握所有的运动技能,在“自主学练”的教学形式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身体情况尝试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从事简单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得到有意义的锻炼。同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关心与帮助,又要时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千万不能忽视他们,同学之间避免取笑他们。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并且要让他们从同伴、集体的评价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价值,让他们慢慢克服残疾所带来的困难,成为一名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
参考文献:
[1]石国兴,杨海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4).
[2]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