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2014-10-21周小林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学观念教学过程

周小林

摘 要:“吾日三省吾身”一句话便简明表达了反思问题。随着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必须要认真的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合理、有效地反思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得到自身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衔接;教学过程;反思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已有数载,在教学中有过茫然、有过彷徨,体会了从无所适从的窘迫到胸有成竹的自如,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不乏思维碰撞、灵机闪现,也正是这些经历和体验,不断引起我对数学教学的反思,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陈旧的教学观念是必须要打破的。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仅过分重视教师的传承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在思想上将学生视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填鸭式的教学势必导致教学高耗低效、事倍功半。新课改中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尝试、探索、失败、成功获取新知,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二、教学衔接上的反思

从初中到高中,数学教材不仅跨度大,而且在知识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也正是这样,让初升入高中的学生无所适从,不仅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而且在低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信心不足,觉得数学难学,从而产生消极、畏惧的心理。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不适应初中到高中的变化,没有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沿用初中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关注初高中的衔接问题。除了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适应能力之外,还应加强对高中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反思。教师应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以及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和方法,力求做到转变思想和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法和教法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凭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亦要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什么。”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让思考行为、思路过程产生在学生自己的脑海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内容,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进度,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式,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组织,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这种反思便可使课堂高质、高效的完成。

另一方面,教师需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权威式的人物,师生的关系也不再是“人—物”的关系,而是“你—我”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姿态,学生应放开束缚,师生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教与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没有反思,便没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实质性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勤分析、善反思、多总结,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赵素明,高中数学中教与学应注意的几個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9.

[2]张维波.做好衔接,学好高中数学[N],学知报,2010.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教学观念教学过程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