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2014-10-21姚凯杨辉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优等生中等生心理健康教育

姚凯 杨辉

摘要:中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都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往往忽视了中等生、优等生的心理疏导,导致学生心理上出现一些不健康现象。其实,心理问题在不同层次学生上都有表现,必须关注,不容忽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关键词: 学困生 中等生 优等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学阶段,学校、家长、老师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自热而然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划分为 “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三个层次。普遍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多出现在学困生身上,中等生问题不多,优等生没有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往往忽视了中等生、优等生的心理疏导,导致学生心理上出现一些不健康现象。其实,心理问题在不同层次学生上都有表现,必须关注,不容忽视。

一、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在班级授课制和目前的学生评价制度下,各地各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困生问题。他们有的执拗任性,妄自尊大;有的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有的胆小怯弱,自卑惊恐。逆反、焦虑、 孤独、自卑等各种消极心理易在他们身上体现。

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培养学习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适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学困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

2. 挖掘转变关键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内在需求,都有自己的生理、心理转变的关键点。抓住了学困生的转变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走进学生心灵的关节点。如,离异家庭学困生最缺少的是亲情,转变他们的关键点:家庭的温暖。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3.探索进步自信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激勵因素。一旦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可能的时候,就将会创造出几乎连他自己都估计不到的成绩来。

4.教师适当偏爱点。

教师对学困生要有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课堂内多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外与学困生多谈心,多调查。

二、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在学校里,优等生是受宠的对象,他们一直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但是人人羡慕的优等生不一定都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他们有过度的争强好胜心理,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有过度的优越感,缺乏超越自我的自信心;有过强的嫉妒心理,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固执己见的心理,缺乏健全的人格。

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全面认识优等生。优等生们同一般学生相比,自觉性强,学习刻苦勤奋,善于思考,成绩优良,他们确实为老师争了不少光。但同时我们应找到他们的不足,并及时对其缺点与错误进行善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是心理护理的一剂良药。这有助于学生“心理防疫”能力和心理抗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2. 因材施教,善于观察,对症下药。心理上的不足,不象言行上的错误那么显而易见。需要教育者的细观默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逐步消除那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3. 宽严相济,家校联合,消除心理隐患。常言道:“严是爱,宽是害。”对优秀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指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学校应与家长及时联系,结合家庭教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他们,使优等生们真正做到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三、中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中等生常常被遗忘,他们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压力感,觉得轻松,无负担,自己不犯事决不会招来班主任的“青睐”。他们学习一般而不愿抛头露面;缺乏关注而丧失自信心;表现一般而没有上进心;被人遗忘而产生消极性。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中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重视中等生的学习,提高中等生学习成绩。

精心安排好学生座位,倡导合作学习,建立优等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带学困生学习互助机制,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做好各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及时地让中等生“补偏”、“补差”,提供中等生转化为优生的机会。同时对中等生要少批评多表扬,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他们在表扬声中不断进步。

2.关注中等生的情绪,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深处的敏感点去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以教师真诚的信任和理解让学生感到一种尊重,排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造就和谐的班级环境,带着积极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

3.注重中等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中等生健康成长。

中等生由于个性差异较大,对他们的教育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重视个性差异,交给他们自己选择兴趣和爱好的权力。要因势利导,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予以充分鼓励,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愉快,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4.注意中等生的自我教育,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师要创设环境,使中等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如可以试行班干部轮岗制,尽量给每个中等生安排一项为集体服务的工作,让中等生能正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的自卑感减少,自信心增强,从而都能在集体中健康地成长。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学困生、优等生以及中等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内外部环境,促使每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优等生中等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提高初中数学中等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