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2014-10-21刘秀红段英宏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创新

刘秀红 段英宏

摘要: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广大高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不断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提高教育服务意识,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140-02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从根本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位一体,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牢固樹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兼顾国际化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是为了促成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情感知识的双向交流,那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在与时俱进的教育中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种对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缺乏推动与促进作用的教学方式势必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因此,建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抓好抓紧的重点,是教育改革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体现。其次,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师德建设、能力建设,坚持观念创新、形式创新,从各方各面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主动求知、求学,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2.因材施教,挖掘潜能

每个人的个性与知识层面有很大不同,因此根据人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之根本。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知识,固定模式的课外实践,验证性实验等,这些都没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与发挥空间,在这样的教学框框里,不仅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兴趣也无法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而且创造力也会被逐渐磨灭,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高校扩招使招收的学生各方面水平都差别很大,因此,要改革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制度,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能造就,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开发,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才。

3.以爱促教,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师德观念中“唯师是从”、“教师中心主义”的专制型师生观,在学习上把学生看作志同的朋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平等交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参加并鼓励学生讨论,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做到言传身教;每一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发掘优点,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时时督促,不懈怠;教师应尽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内容可以不拘一格,最主要是要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与他们探讨,通过与学生朋友式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重视与理解,让学生感受鼓舞和激励。教师是潜力的开发者、心灵的塑造者,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多方面陶冶情操,体味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在学习中有创新、有发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二、敢于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树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对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大胆创新,建立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独创能力,这样才能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用自身的创新人格魅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

教师必须重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思考、总结、反思,鼓励讨论、交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疑惑,激励学生勇于想别人之不能想、不敢想,敢于尝试未做过之事,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享受创新的过程与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情感。

2.丰富知识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灵活多变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比如视频、音频、网络授课,实验室用Netmeeting授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和创新意识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自己的学术研究,选择学生可以理解并能激发学习热情的、乐于为学生学习的科研课题,适当给学生分担科研任务,并让学生广泛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做到用中学,学中用,实现实践一理论—实践的转化与吸收,促使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完善。

3.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立足学生长远发展

以创业为导向,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大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既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可在就业压力大或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时自己创业,自由发展,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为其他有需要的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发展空间。

学校要积极努力地营造有利于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可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园和创业创新实训基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广泛联系并建立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校与校之间、学校与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为学生拓宽提升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让知识的学习与社会接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企业、关注创业,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改革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发展的新型素质人才。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信息素养的培育

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信息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具有掌握和运用信息素养的能力,成长为具有终身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學方法,而且接受教育可以减少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信息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这些互动性学习平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真实地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对生活、对学习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与辅助作用,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成立学术性社团,加强学生的学术交流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性社团可以作为使学生的求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求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将为大学生知识日趋完善、能力逐步提高以及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学术性社团为枢纽,积极带动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飞思卡尔杯竞赛等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并带动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真实的实践、竞赛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参赛作品获奖荣誉的光环也更能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积极表现。既有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学风氛围;既能在专业教育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又能在社团活动建设中不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徐青.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9):57-58.

[2]李晓雯.试析现代教育与现代观念[J].今日科苑,2007(22):253.

[3]秦砖.师德建设300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82.

[4]王历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32-133.

[5]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00-102.

[6]姚世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演变与途径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169-171,176.

[7]于丰,刘翠.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6):13-16.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创新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