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21潘业旺矫晓军
潘业旺 矫晓军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毕业统包分配和供需双向选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代大学生需要应对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更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国家、高校、家庭以及个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措施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创下历史最高点727万人,人数持续攀高。而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将有小幅度下降但也会达到700万人,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预计今年的就业人数将超过730万人次,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后遗症的持续影响发展迟缓,就业率将会处于下降的趋势。
1.2 健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
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大量涌现,但由于机制和体制的问题导致就业市场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建立健全的就业市场不完善,仍需一个发展的过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多个部门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影响。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就业补贴政策、性别歧视等,导致就业是藏不公平,因此建立具有服务意识、公平有序的就业市场非常必要。
1.3 用人单位存在不合理选择和性别歧视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盲目跟风,不根据单位实际,发挥人尽其才的优势,追求高学历人才,反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使学历低却适合该工作的人不能就业。无形中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还有一些单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观念,明明工作并不具有明显的性别要求,却依然将女性大学生拒之于门外。一些有名高校的毕业生或者有很多证书的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硬性条件。
1.4 高校就业指导滞后和就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因其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就业课教师的指导工作水平不高,且部分高校由辅导员老师任课,就业指导效果不佳,课程和教学内容不科学且与社会脱节,使之脱离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课程时间短,学时少,大学生又不重视。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1.5 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
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认识不足,盲目就业和跟风现象突出,一味追求高薪职业,一味追求繁华发达城市,宁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追求“铁饭碗”,也不愿去小单位发挥自己的价值 [1]。就业失利后选择了做一个啃老族,失去自信心,影响就业。
2 各方面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解析
2.1 国家原因
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后,国家也相应改革新的用人制度,即国家取消对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制度,是导致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因素之一。另外,国家经济发展有所减缓,一些企业从自身发展原因,减少招工名额甚至不招工,也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2.2 用人单位原因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能力和学历并没有完善的标准,当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能力但是学历较低,结果出现怀才不遇的情况,同时,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当中男女仍存在“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的现象[2],作为就业市场的一个现象,仍旧反映出一个问题,用人单位多愿选择男性,性别歧视问题的存在,让女性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增大,作为较弱势的一方,改变长期以来的观念也成为了大多高校在进行就业教育方面的一个重点。
2.3 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在学生就业的教育以及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大家都只对热门专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而对冷门专业缺失了前瞻性的发展,忽略了潜在的就业市场,导致部分学生的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影响整体就业率。其次,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重视,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学生择业就业的作用。再次,学校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投入较少。
2.4 学生自身的原因
2.4.1 就业能力不强
就业能力包括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超过60%的大学毕业生将缺乏工作经验视为日后就业的最大困扰。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也表明,在选择录用的过程中也是比较看中工作经验的。
2.4.2 求职途径单一,缺少职业的规划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但事实上还是很窄。现有的就业途径很难满足逐年增加的待就业人员的需要。而且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对未来就业方向,没有合理明确的规划,往往都是临到毕业,才开始在慌乱中制作简历临时抱佛脚的四处投递简历。
3 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3.1 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
各级政府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为地方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招聘应届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费用减免等,鼓励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还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化平台,全面放宽户籍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创建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政府帮助学校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谋划办学和人才培养[3],特别是专业设置、过时专业改造以及培养模式改革等,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3.2 用人單位要积极配合,做到选择观念与时俱进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要摆脱长期固守在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业业出人才的社会观念意识。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经常交流互动,为高校学生建立寒暑假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得到锻炼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也要转变传统用人观念,摆脱男尊女卑的老旧思想,给大学生平等的就业竞争机会。
3.3 高校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等学校要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三方面入手。首先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情况调整专业设置,规划各专业招生人数,做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其次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投身社会实践,延长社会实践时间,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另外学校应根据劳动力市场,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系统,做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的传递工作,同时对毕业生进行就职技巧的培训,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3.4 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完成就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配合学校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寻求机会,参与到各种实践中去,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工作流程,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另外还要求大学生调整好就业心态,实事求是的估量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大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就业的竞争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史彩虹.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游敏惠.青年大学生就业观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3]邸慧.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J].人力资源,2009(2).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