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发生症状与防治
2014-10-21赵月王章伟
赵月 王章伟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由于治疗不当,常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症状
1.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性腹泻
1.1发病症状。发病较广,季节性明显,病畜为当年生牛犊。病初精神尚可,食欲如常,主要拉灰白色、石灰水样、糊状或带有黏液的粪便,排烘频数,尾部粪染,少数拉污黑带绿色水样便,带血丝,农民称之为“奶泻”,一般无体温反应。病重者,精神萎顿,喜卧,不能吃,皮肤弹性消失。发病率30%~70%,死亡率6%左右,病程3~8d。一般性腹泻死亡多见于腹泻后期衰竭而死。尸体消瘦,眼眶下陷,后腿、尾部粪染,真胃内有凝乳样物质并混有乳清,胃黏膜肿胀,有出血斑点,肠内有灰白或褐色黏液样内容物,有些肠道空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切面多汁,胆囊内多充满深绿色胆汁。
1.2发病原因。(1)病原菌感染,与挤奶时挤奶员手接触乳头病原菌相互感染有关。(2)在挤奶期间,犊牛拴系时间长,活动少,吃乳时间短,饿极饱饮,加之太阳曝晒,饮水不足,易引起发病。(3)先天不足弱犊,容易发病与死亡。(4)与犊牛缺少食盐及其他常量、微量元素有关。
2.犊牛球虫病
该病症临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流出鲜血,或便出带血稀粪,血凝块,其中混有纤维性黏膜。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便有里急后重现象,瘤胃蠕动及反刍停止,部分病例经特异治疗可转愈,部分突然死亡,病畜多发季节与犊牛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腹泻相同。
剖检变化:肌肉苍白,肠黏膜为增生性、出血性炎症,内容物呈污褐色,混乱有血凝块及纤维蛋白性薄膜,淋巴结增大,水肿,切面多汁。血便直接涂片镜检,直肠拭子涂片,盐水漂浮检查,均能检出近似正圆形球虫卵囊,数量大。
3.犊牛副伤寒
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炎、充血,有些流出脓性分泌物。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犊牛吃奶时好时坏,排出灰黄色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后期食欲废绝,瘦弱,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而死。成年牛有些无症状突然倒毙,大部分以高热、剧烈腹泻、消瘦为特征。死亡以败血症为主,病期长短不一。
剖检变化:成年牛主要呈急性肠炎,肠黏膜发红,常杂有出血、脱落。脾脏肿大,呈黑红色。小牛与大牛相似,有些肝脾出现坏死性病灶,胆囊增大,胆汁较稠而混浊。心、肾、真胃有出血点。孕牛可发生流产,口腔有破溃点等。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检查,常能查出沙门杆菌,用内脏器官作培养时,出现很纯的培养物。
4.热泻
4.1症状:病犊多见泻粪呈糊状,色黄,混有气泡、腥臭难闻,腹痛不安,身热,口渴饮多,尿赤,舌红苔黄。
4.2防治:宜清热解毒,利水燥湿,方用葛根苓连汤加减。联财镇赵楼村二组1头6月龄牛犊,开始拉稀即呈水样喷射,粪恶臭,夹有黏液,里急后重;曾服中药一剂,止痢片20片,未见好转。检查:体温38.2 ℃,呼吸加快,不食,瘤胃蠕动弱,每3 min喷1次,口色红中带黄,舌根部微红,尿黄而少,喝水不多;拉稀时肛门外突,便后久不复位。诊为热泻。处方:葛根30 g,黄连、黄芩各10 g,滑石、川柏各15 g,马齿苋、银花炭、麦冬、石斛、甘草各20 g,水煎候温,连服3剂,病犊痊愈。
5.寒泻
5.1症状:病牛耳鼻俱冷,肠鸣腹泻,粪稀色白或带酸臭,尿清长,口色淡白,或有身热咳嗽表征。
5.2防治:外寒所致者宜解表,表解则泻停,方用荆防败毒散;内伤阴冷者宜健脾燥湿,祛寒止泻,方用胃苓汤加减。联财镇联合村二组1头6月龄犊牛,腹泻已2周。检查:病犊精神不振,鼻汗不成珠,手触耳根、角根均冰冷,口色清白多津,肠鸣如雷,体温38.4 ℃。处方:苍术、白术、炙甘草、煨姜各20 g,厚朴、陈皮、官桂各15 g,猪苓、泽泻各10 g,红枣15枚。水煎候温,连服3剂,病犊痊愈。
6.虚泻
6.1症状:病犊不时作泻,粪屁其下,严重者粪便失禁,尾部及后肢均被污染,后期则四肢下部浮肿,两眼凹陷,口色淡白。
6.2防治:宜理气健脾,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财镇东光村二组1头4月龄犊牛,拉稀已近1月。检查:体温37.5 ℃,形体消瘦,精神不振,被毛竖立;肠音亢进,粪便稀薄,夹有未消化的乳块;口腔湿润,舌淡白,脉弱。处方:党参、茯苓、炙甘草、陈皮、焦三仙各20 g,白扁豆、山药、桔梗、薏米、砂仁各15 g,白术20 g。水煎候温,连服8剂痊愈。
(作者單位:155622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二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