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为言语习得华丽转身

2014-10-21孙建兵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18期
关键词:壁画文本内容

孙建兵

多年来,以内容理解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教学究竟留给了学生什么呢?如写人记事的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叙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写景状物的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普遍侧重课文教学、语言理解,整个过程教师始终作为主控课堂的角色,教师应该反思:课堂留给了儿童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摆脱从以内容理解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语文教学,逐步向以学习语言运用为核心转变,让阅读教学为儿童的言语习得而服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

从文本感悟向语言学习转身

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内容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上述过程的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仍是语言。文本研读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或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高度,教师研读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才能让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笔者认为,在新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应用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以下面一段文字为例: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4.5万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师:请读这部分内容,你想说什么?

生1: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学生回答时,出示相应的文字和图片)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生1:壁画的内容十分多。

师:内容十分多,也就是内容……

生:丰富多彩。

师:(课件描红“丰富多彩”)在洞窟内记录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它们情节动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佛教故事壁画的图片和解说)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尸毗王割肉喂鸽的故事,有描绘萨捶那舍身饲虎的故事,有描述九色鹿舍己救人的故事,有描摹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所以说壁画内容……

生:丰富多彩。

师:(课件描红“丰富多彩”)在宏伟瑰丽的壁画中,还有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壁画。(出示民间生活壁画的4张图片)这幅壁画上描绘了什么内容呢?

生1:(仔细看图)宫女在演奏乐器。

师:她们在载歌载舞。这幅呢?

生2:他们在下围棋。

师:那这幅呢?

生3:反映了农民耕作的场景。

师:还有一幅是什么场景?

生4:狩猎的场景。

师:看了这些反映民间生活的壁画,你是否可以用“壁畫内容丰富多彩,有……有……有……有……”句式向大家介绍了?或者也可以说说在你收集的资料中,有哪些反映民间生活的壁画?

(学生认真地思考)

生1: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猎人打猎的,有描绘儿童嬉戏的,有描述医生治病的,还有描摹农民耕作的。

生2: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国王出行的,有描摹猎人打猎的,有反映渔民织网捕鱼的,还有描绘商人行商的。

师:其实刚才老师介绍的佛教故事的壁画和同学们介绍的民间生活的壁画,在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只是小小的冰山一角,因为这些壁画的内容实在是太……

生:丰富多彩了。

师: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长达1000多年,还被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看到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敦煌壁画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生2:壁画很美,内容很丰富。

(引读,生齐读“有……有……有……还有……”)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理解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为基础而展开,虽然穿插入“有……有……有……还有……”的说话练习,但是教学所指向的还是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指向语言运用的环节很少。学生不能体会到文本语言运用的精妙,更难在学习文本后积累语用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除对敦煌壁画略有印象外,从中还能汲取到什么知识呢?

从内容分析向策略指导转身

得意而忘言是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下的阅读教学,固然要坚持语言内容的理解,但更需要花大力气、用大功夫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更要领悟到课文是怎样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从而逐步扭转长期以来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只顾内容不顾形式的片面做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言意互转、言意共融的本来面目上去。

说到底,语言体验就是从“体验”语言的生命感开始。通过对语言本身的体验,就能“出生入死”于语言之中,将语词的意蕴复原到感觉层面上,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融入语言,不仅体会其言中之意、言外之情,更会发现语言运用的神奇和美妙,从中获得他人的言语经验,丰富自身的言语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壁画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