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
2014-10-21张连丰王迪
张连丰 王迪
摘 要:根据我国船舶防污染管理面临的形势,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及海事管理专业实验条件的变化优化完善了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内容。针对课程的特点,提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及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船舶防污染管理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尤其是航运业的快速发展, 海事管理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航运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内河水域环境、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适应海事新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1】、应用型的海事管理人才是加强我国海事管理与监督的关键。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自海事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开设,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对船舶防污染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海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亟需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我国船舶防污染管理面临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海域的海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海运量的增加加大了我国海域船舶通航密度,加剧了海域通航环境的复杂性,使船舶发生溢油污染事故风险不断增加,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 这些情况显示我国船舶防污染管理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从高等教育阶段对未来从事海事管理人才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关国际公约履约的要求
《MARPOL73/78》防污公约、《2001年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2000年有害和有毒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议定书》以及《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有关国际公约的全面生效,对于海事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国际防污染管理的最新动态,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1.3有关国内法律法规的要求
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或修正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451-2009)等多部防污染相关的条例、规定。授课内容应紧跟国内法律、规定的变化,以便学生掌握国内防污染管理的具体要求。
1.4 实验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变化
海事管理专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已于2013年建设完毕,其中的溢油漂移与应急反应系统可解决船舶防污染管理应急模拟部分的实验,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作出相应调整。
2.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内容改革
2.1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履约要求对内容优化
国际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在原有教学大纲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优化知识模块的学时分配,如:缩减“船舶与污染介绍”内容,着重更新和补充“港口国防污染设备、文书及原油洗舱操作检查要点及压载水管理”等教学内容。
2.2根据相关国内法律法规要求对内容优化
国内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结合最新出台的条例、规定,适当增加了“船舶油污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国内油污赔偿基金、油污赔偿机制;海上溢油检测、海上溢油处置及港口、码头应急设备配置等相关内容。”
2.3根据实验实践环节变更对内容进行优化
溢油漂移与应急反应系统的建成为海上溢油应急模拟提供了充分条件,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国内外溢油应急模拟方法的介绍,并增设了10学时的实验课程,在生动展示海上溢油行为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制定溢油应急决策预案的能力。
船舶防污染管理是海事主管機关主要管理工作之一,而船舶防污染检查亦是港口国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切实直观了解船上的防污染设备、防污染文书、防污染操作及港口防污染检查程序,教学实践环节增加了4学时(一天)的船上现场教学。
3.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不可能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本文对课程建设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实施“三位一体【3】”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4】”。
3.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在对原有多媒体课件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改变原有单一的PPT课件讲授的模式,引入Flash等其他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信息量等;同时,注重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都得到了改善,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专家组的好评。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的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则不再主导知识的传送,而是为学生创造能够进行独立探究的条件和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船舶防污染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例如引入大连7.16事故,引导学生对事故的原因、后果及应急处置展开分析,进而在货油的装卸管理、应急设备的配置、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方面展开探讨。
3.3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或课题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再发现”真理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行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研究去获取知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是以船舶结构知识、防污染理论为依据,运用数学等方法,对船舶污染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污管理;该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相关章节授课结束后,布置学生根据海事管理专业特点和当前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等自行确定主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以及Internet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等课程论文;教师也可以假定某海域发生了溢油事故,要求学生通过收集信息与资料,制定一套其认可的高效的应急方案。通过实施研究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束语
船舶防污染管理是海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海事管理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在面向海事管理2010级2011级学生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学生网上测评结果优秀,同时得到了学校专家組的认可,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连续两年教学质量优秀,并获得学校2013年优秀教学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郭齐恺,技术管理型人才的重要性,技术与市场,2013年第20卷第8期。
【2】段贵军,当前船舶防污染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对策,世界海运,2011,(7)。
【3】申 燚,王明强,机械原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12 年第 2 期
【4】李 斌 ,姚世红,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5】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