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历绝句的艺术特色
2014-10-21李硕李志民
李硕 李志民
摘要:大历绝句作为唐诗发展到特定时期的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在意境和语言上具备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主要从意境和语言这两方面入手,剖析大历绝句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大历;绝句;艺术特色
受到大历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大历绝句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哀婉、愁怨的情怀,在这种情绪环境的笼罩下,诗人的作品在意境和语言上表现出有别于前代的特点。
一、意境:长于白描,旨浅意深
所谓意境,即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物象与情境的关系。只有将物象与诗歌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出佳作。
1.对意象的不同选择
唐诗注重主观抒情,对具体物象的刻画、描写过程最终目的都是为情感服务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大历绝句中却发生了变化。蒋寅在《大历诗风》中说道,初盛唐诗人写的是“眼中的山水”,而大历诗人刻画的却是“心中的山水”。大历绝句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在对意象的选择和把握上就明显受到了主观心境影响。
韦应物作为大历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孤独寂寞之中常表现出一种冲和平淡之气,这种风格也体现在其绝句创作对意象的选择上: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寄卢陟》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闻雁》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登楼》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秋斋独宿》
以上四首诗,虽然主题、情感不同,却均提取了“柳叶”、“细雨”、“秋林”、“寒竹”等细小精微的意象。对比盛唐时期的绝句创作,虽然也不乏咏物佳作,但是处于盛唐气象之中的文人们一方面很难愿意将过多的笔墨集中于小的意象中,另一方面在对意象的情感寄托上也必然不会如大历诗人这般深沉、哀怨。这种区别于盛唐的对意象的不同选择与把握也直接导致了在境界的创设方面,大历绝句中出现了有别于前代的独特质素。
2.对境界的共同追求
社会的日渐衰颓,朝廷的礼崩乐坏,个人生活的颠沛流离,使得绝句创作在大历诗人的笔下,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情即景而发,更多的情况下是诗人心中有情,而眼前之景更加重了心中情感,二者相互作用。
大历诗在表现上白描为主。然而一种表现手法虽好,但如果在各类诗作中过多运用,就不免会使得诗歌在风格上略显单一。大历诗人也正是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因而才更为重视对诗歌意境的创设。无论是比喻、夸张,还是用典、白描,所有表现手法的运用都要以达到诗境为最终目的。在这方面,大历诸公通过广泛运用象征性意象,弥补了白描在刻画意境上的不足。
李益的作品中对诗歌意境的勾勒当属上乘,他十分擅长以极具象征性的意象入诗,达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效果。如在《夜宴观石将军舞》中,选取了“琵琶”、“横笛”、“白草”、“胡沙”都是边塞诗之中十分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历代作家创作从军边塞之作,均绕不开这些边塞常见之景。对于这几个景物,诗人直接用白描。读者见到此景,自然会联想到诗人在边塞军营中夜宴观舞赏月时突然萌发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景语结情,留无尽之意于景物描写之中,让后人自己去体味言外之意,达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二、语言:浅切晓畅,富饶思致
在盛唐大家筑就的辉煌壮丽的殿堂前面,大历诗人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摆脱它的格局别创新构,而只能将盛唐人未及粉饰装潢的门窗墙壁一一完成,将粗糙的整治得精细,松散的调理得紧密,再绘上细腻的色彩,雕出精美的花纹。他们的业绩是局部的,细微的,具体地说就集中在语言方面。
1.语言风格:清新俊逸,情彩斑斓
在语言风格上,大历诗人崇尚清新俊逸之风,注重对语言的精雕细琢,这使他们的绝句诗作中总能够描绘出一幅幅优美曼妙的画面。如钱起《石井》“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韦应物《西郊期涤武不至》“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均为诗人将所见之景直接入诗,虽然主题思想不同,但语言风格上都体现出清新之气。
为了凸显清新俊逸之风,大历绝句还多以色彩词语入诗。如:钱起《东坡》“新晴花枝下,爱此苔藓绿”,韦应物《登楼》“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韩翃《赠李冀》“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卢纶《与李益伤秋》“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色彩的加入使诗歌原本仅能勾勒出的黑白画面变得多彩多姿。受到心理定式的影响,诗中一旦提到绿、红等亮色,必然会给人清新、明丽之感,这时候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多半应当是积极、乐观的;而每当黄、白等颜色出现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孤寂、寒冷之意,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也会向消极、悲观的方向倾斜。色彩词语的使用为原本短小的绝句体式在表达情感、刻画意境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带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感体会。
2.语言特点:简洁凝练,细致精工
大历绝句在语言风格上突显清新俊逸之风的同时,其语言特点的简洁凝练、细致精工。如皇甫冉《咏兴宁寺海石榴花》“嫩叶生初茂,残花少更鲜”,耿湋《慈恩寺残春》“双林花已尽,叶色占残芳”,李益《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空馀暗尘字,读罢泪仍垂”。以上几首诗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将眼前的景物,心中的情感不加修饰地表露出来,如话家常,语言简洁,明白如话。
大历诗人在用字上也十分讲究。为了让仅有的二十余字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每每字斟句酌。如韦应物《寄卢陟》“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刘长卿《咏墙阴下葵》“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皆为注重炼字的代表。虽字词寥寥,却都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遍”、“凝”二字一出,将整个诗歌的境界提升了一个档次;“偏”字加入了拟人傾向。这些词语的运用,为诗句平添了形象生动的画面感,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历绝句在遣词造句上不仅能够达到简洁凝练的效果,对逐个词语准确而生动的运用更是大大地有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和诗歌境界的提升,展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赵宦光、黄习远.万首唐人绝句[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4]蒋寅.大历诗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