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014-10-21张改红
张改红
【摘要】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学生身心特征和语文教学规律,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自学能力 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只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学生的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差异,只重视问题的结论,而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重视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都发展自学能力。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学生身心特征和语文教学规律,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从指定的内容中找出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完成一些程序化的东西。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就是真正使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姿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去研究分析文章,凭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研读课文,能够独立地提出质疑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能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更不会事先用结论套住自己的思想。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想象和联想,将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与阅读文章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经过学生大脑的再加工,进行再造想象,对文章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然后进一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进而从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获得更大的理性上的需求。
二、在课堂让学生自主活动
所有的学习的精髓莫过于对方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通过查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生活年代以及写作背景;教给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扫清文字语言障碍;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字义词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生的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志和习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活动放在课堂的首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照顾到综合水平高的学生,更要照顾到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重视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自我感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盲目地服从,很少怀疑和质疑,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新,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批判地学习与继承,不要迷信课本和教师,要用自己的眼光、阅历、知识,分析、探索、发现,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首先,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勇于质疑、探疑、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一般的感受。其次,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在思考问题时,不仅从正面深入地思考,也从反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看法,提出不同一般的新问题和新见解。
四、培养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无外乎就是说话和写作的能力。首先,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技能、技巧的体现,它还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课上五分钟演讲做起,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选题,二是方法。无论是命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力求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在方法上,注意演讲的组织艺术,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多样。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书刊以积累演讲的材料,一方面要注意保证每个同学的登台的机会。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从教学实际看,凡命题合学生心意的,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学生就爱写,就容易写好。因此,每次作文,力求做到讓学生掌握命题的主动权,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搞统一命题,让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运用自主写作教学,使学生不仅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形成由“爱写作文”到“会写作文”的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的“会写”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活动、自主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改理念,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