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14-10-21张玉康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

张玉康

摘 要: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贫困生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也比非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通过分析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高校贫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生从总体上看具有优于其他学生的品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心理表现。这些消极心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1.自卑心理

由于经济原因,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投资都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由于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来自偏远地区的贫困生常会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其他同学差,缺乏自信。物质生活的窘迫、贫寒的家境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使他们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待事物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性格上内向敏感,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

2.焦虑心理

贫困生往往承载了家人改变命运的期望,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常使他们处于焦虑状态。引发贫困生焦虑心理的原因有多种:每年高昂的教育费用给贫困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对父母辛苦劳作供自己上学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打工,却挤占了学习时间,出现了较高学习目标与较少学习时间的矛盾等。贫困生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

3.虚荣心理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许多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和非贫困生相比有一定差距。有些贫困生对自己拮据的经济情况和寒酸的外表感到羞愧,在行為上表现出与实际不相符的举动,用高档手机、穿名牌衣服,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后另眼看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融入他们的社交圈。这种通过节衣缩食来顾全面子的行为实际上是自欺欺人,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内心压力和痛苦。

4.潜在的不公平心理

多数贫困生来自偏远落后的地区,来到大学校园后,目睹其他家境富裕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生活环境,反观自己,却为学费和衣食奔波,心中会有不平衡感。于是部分贫困生内心开始抱怨家庭的贫穷,父母的无能,对社会和富人有抵触和仇恨心理。据相关统计,4.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我怨恨这个世界,它太不公平”。

二、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1.健全资助体系

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首先要从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入手,切实为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主要有助学金、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缓交学费、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途径,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规范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只有准确认定贫困生身份才能使有限的资源惠及更多的贫困生。其次,要建立贫困生的动态数据库。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更新相关信息。最后,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现有的勤工助学岗位远少于贫困生的需求量,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与贫困生专业不挂钩。这种岗位对贫困生专业能力的锻炼起不到明显作用。学校应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与贫困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多元化岗位,使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不仅能获得较丰厚的报酬,并且能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2.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力度的增大,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教师,但基础还相对薄弱,尤其是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深入。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应划拨专项经费,设立办公场所,以便于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引进吸收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充实心理健康师资队伍。通过强化培训,使现有师资队伍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有更专业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以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保证每个贫困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多种咨询方式为贫困生排解心理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或辅导工作要以发展性辅导或咨询为主,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辅导或咨询机构要科学地把握高等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严格区分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工作的性质、任务。在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贫困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贫困生自身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兴衰和民族富强。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现状,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施大顺,李强.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