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4-10-21白璐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现状

白璐

摘要:学分制的实施,体现了高校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学习自由、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但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存在的诸多矛盾。本文将从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出发,深入浅出的分析现状成因,根据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学分制,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以取得学分为标准,获得相应必修学分才能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经过高校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分制得以推广施行,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学分制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冲突,面临诸多问题。

一、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观念有所滞后。学分制主要是为了服务学生,方便学生更好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由于高校对学分制理解的偏差,错误的认为是“便于管理学生”。本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便被误解为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体现出“管理有余而服务不足”的现状。

(二)选课设置凸显杂乱无序。高校施行学分制,学分主要来自必修课,其他来自选修课。所以,选修课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但如今高校选修课管理现状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选修课范围狭窄。由于高校师资力量等原因,选修课开设的并不是很全面,学生的选择有限;二是选修课质量不高。由于选修课并不是学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导致教与学的质量都不高。

(三)学习质量考核机制缺失。学分制是学生通过学习取得学分,从而顺利毕业。但是这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学分,盲目选课、随波逐流,或者选课时避难就易、避实就虚。这样虽然学分够了,但是学习的质量不高。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学习质量考核机制,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管理配套措施匮乏。传统学年制下,高校会将教学内容、任务、进程都计划布置好,教学资源也相应配置好。但在学分制下,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根据的学习能力来具体计划毕业时间表。故而在学分制下,教学资源不能按照计划来预先布置,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来预判、制定教学计划,增加了教学管理的任务量。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改进选课管理

1、规范选课流程。首先,完善选课管理规定,将管理的方法、时间、缴费等相关信息公布在学校官网上;其次,在学校官网上,可上传详细的选课视频教程,让学生熟悉选课操作程序;再次,将开课的学习内容、课程信息、开课教师的基本信息、选课要求等信息,可网上公布,也可制成“选课手册”,分给学生,让学生对所选之课能有基本了解。为了均衡选课机会,可将选课集中的体育、外语等课,设置为同一个课组,在课组内,只能选择一门课程。按照学生所在院系、专业设定选课优先级,并对免修等情况进行处理。

2、放宽选课范围。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学生生源变多了,但是教师的培养工作却没有跟上步伐,导致选修课范围过窄,质量不高。可通过以下方式改进:一是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要;二是开设前沿课程,丰富选课内容;三是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互选专业;四是降低相依理论课的学分,引入科研实践教学内容,在减轻学生理论学习的负担,适当设立实践学分。

3、强选课指导。在加强选课指导方面,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初次选课的学生,最好要进行适当培训,熟悉选课操作系统;其次,在选课内容上,应避免学生只是着眼市场需求、个人爱好、课程简单等因素,而忽略了自身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实际开课情况;再次,高校应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分析、筛选选课方案,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来具体选课;最后,还应鼓励学生学习高层次课程,丰富知识面,拓宽知识结构。

4、保证选课质量。选课的质量很关键。要提高选课质量,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鼓励教师自学,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进行学校间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增长;最后,应推行优质高薪,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人才。二是增设教学配套设施,学分制的实施,需要高效投入更多的资金,建立网上选课系统,建设实践基地等。

(二)积极探索新型学籍管理办法

1、推行弹性学制。推行弹性学制,帮助学生真正实现提前毕业。限制学生提前毕业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年限的规定。目前高校普遍将学生年限规定在3—6年,虽然根据学分制的规定,学生可以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但是受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限制,部分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都安排在规定的学年完成,所以,学生提前毕业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考试制度的限制。因为选课多的原因,导致很多课程考试会冲突。高校应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并探究考试方式多样化,避免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考试。此外,对于身体不好、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高校应给与特殊的照顾。

2、推行院校学分互认制。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推行院校间学分互认制。首先,高校应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学分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允许学生转专业,但是高校为了便于管理,限制了转专业的人数,同时,设置的条件很苛刻,手续繁多。对于学生来说,要渡过漫长的3—6年的学习时间,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精神上也备受煎熬。因此,高校应当适度放宽转专业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其次,教育部门应成立指导评估组织。对想要转校、转系、转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提供咨询,并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详细评估;最后,层级相同、专业相似的高校间可以尝试建立学分互认制。学生在本校学习的学分可以和其他高校的学分互换,本校也承认其他高校的学分,这样,学生在不同高校之间自由学习。

(三)促进考试与成绩管理相结合

1、建章立制,实现制度的可操作。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必须建章立制,完善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加强可控性,实现制度的可操作性。首先,加强成绩管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考卷、分数登记等信息,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全面;其次,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由学生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校教务组;再次,特别关注问题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计划、选课、考试等进行集中管理;最后,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建议成立试卷库,随机选题进行考试;二是创新考试形式,可施行随机考、口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多形式综合运用。

2、提升素质,培养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应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主要做法有:一是适应高校发展,增加管理人员,学分制的施行,增加了教学管理的任务量,高校理应增加教学管理人员,更好开展管理工作;二是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职业素质、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校内校外的专业培训,也可多开展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三是建立完善管理人员薪资考核机制,稳定管理队伍,激发工作热情;四是鼓励管理人拓展知识面,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激励他们探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

三、结语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学生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学自己喜欢”并学有所用,成功实现学生、教师、高校三方共赢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牛跟田.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

[2]钟琼.学分制下的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J]. 河南科技學院学报. 2013(10)

[3]邹白茹.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7)

[4]赵桂生.浅谈学分制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0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现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