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

2014-10-21李成龙夏吾才让王文全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

李成龙 夏吾才让 王文全

【摘 要】藏族历算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里历经两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系统解读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讨论藏族历算文化特征。

【关键词】藏族历算;文化;课程原则

一、藏族历算教育的现状

藏族主要居住和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區),民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影响,这就为藏族历算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在藏族悠久的历史上,由于生产、生活和宗教的需要,形成结合本地实际,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历算。七、八世纪前,藏族地区就有较粗疏的历算,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带进了卜笼占星堪之术。藏族历算吸收了中原周边历算的先进成份,开始用五行、干支配合纪年。十一世纪以后,藏族从印度引进了较完整的时轮历体系,其主要经典有《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要》、《十二月目经》、《金刚空行经》、《摩登伽经》、《日藏经》、《时轮历法秘诀》等。之后,就有藏族学者的论著计数百卷,内容相当丰富。布顿的《智者喜悦》;克朱杰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大疏》;克朱?诺桑嘉措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庄严篇》;普巴?天成海的《白莲教亲论》;达摩师利的《日光论》;普巴?伦珠嘉措的《晶教》;第巴?桑结嘉措的《白琉璃》;桑卓?桑热的《时轮法散心要》等给藏族历算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听取了课程资源方面的一些内容。比如:①通过对藏族长者的调研,了解了他们如何推算播种的时间,在卓尼县的禅定寺,与罗藏三智和尚交流,了解了藏族数学计算的工具(沙盘),以及算笔的拿法手姿,算法规律与性质,计算方法的设计,进位制的处理,四则运算及基本法则,藏族历算教育与汉藏传统节日文化等。②在玛曲县藏族中学的两名教师与一位退休老师交流,了解现代文明与藏族历算教育,藏族历算教育中的绘画与唐卡技术,如:吉祥天女,绿度母,吉祥八宝,弥勒佛等的唐卡,在什么季节搬家,是怎么判断四季的(通过鸟类)。建于1780年的玛曲县察干外香寺(又称卓格尼玛外香寺),是玛曲境内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通过与几名和尚交流,了解现行藏族历算教育根据的主要典籍,历书的内容与汉藏文化教育,重要节日,在藏族历算中有六十位数,而在汉语中不超过二十位等内容。③通过对碌曲县藏族中学校长达布老和藏族小学校长交流,了解时宪历在藏族历算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重要节日等。④在夏河县的拉卜楞寺院的罗藏和尚家,交流了藏历是藏族的传统历法,藏历的形成和流传与周边地区有密切的关系,吐蕃兴盛的二百多年间,以观测天象测算日,月,年周期的历算学在西藏已经形成。太阳月亮是最显著的天象,它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研究和探讨它们的运动规律,准确的计算出它们的运动方位,藏族计算太阳月亮的运动方位大都依据时轮历。日食和月食都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人类不仅对日食和月食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还进一步掌握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并能对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以及见食的地点做出精确的预报。交流了藏族历算教育现状及发展,时轮历传入藏区的时代背景,重要节日。在时轮学院,医药学院,喜金刚学院等了解藏族历算教育现状及其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内容。时轮学院,藏语全称“丁科尔扎仓艾佤却科尔琅”,意为“时轮学院睿智法轮洲” 。该院于公元一七六三年嘉木样大师第二世久美昂吾创建。该院僧人根据《时轮金刚》等密宗经典进行学习修观,主要习修时轮金刚、毗卢遮那佛,证菩提佛等坛城密修法和密宗大乘,还学习天文历算、声明、书法、绘坛、音韵等普通文化。院内供有六十班禅所赐时轮金刚像,嘉木样二世像,银汁书写的《甘珠》佛经,还有德哇仓二世和本寺高僧香顿丹巴坚措、贡唐罗哲仓的灵塔。喜金刚学院,藏语全称“吉道尔扎仓桑俄达尔吉琅” ,意译喜金刚密教昌兴洲,简称喜金刚学院。由嘉木样四世——尕藏图卜旦旺秀建于公元一八七九年。本院系密宗学院,主要修接喜金刚等密教本尊,其次,兼习声明、诗歌、韵律、梵文、藏文书法、音乐、法舞、彩绘、历算等。殿内主供嘉木样四世铜质鎏金全身像和班禅大师赠送的铜质鎏金喜金刚像,还供有嘉木样四世的银质菩提灵塔。该学院原有建筑于一九五六年因酥油灯失火焚毁。一九五七年由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系藏族平顶式,至今大殿内外尚未彩绘,设置也较为简单。

1.藏族历法的计算依据

吐蕃兴盛的二百多年间,以观测天象测算日、月、年周期的历算学在藏区已经形成,历算家在当地积累的观测经验基础上,广泛吸取中原和周边民族先进历算理论、观测方法,创造了当地的历法体系,并且对月亮的塑望、四季和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做了较为实际的解释。自十一世纪从印度传入《时轮经》历法以后。虽然藏区仍有多种多样的纪年、年首设置及闰月设置方法,但藏族天文历法的计算基本是依据时轮历的。由于藏传时轮历既有藏族古老历法的基础,又从汉族地区不断吸收有用的内容予以调整和完善,所以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印度的时轮历。藏族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不仅能较准确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还可根据物候、星辰等现象和数据预报藏区天气和地震等情况。

2.藏族历算传承与演变

根据文字符号大致产生的时间,可以把藏族古代天文历算(吐蕃王朝前)传承大致划分为以口耳相传的经验传承方式和与原始苯教信仰粘合在一起的巫师传承方式两种。古代藏族天文历算传承经历了朴素的经验传承时期及神化的苯教巫师传承时期。朴素的经验传承主要发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文字尚未出现,这一时期经验传承主要通过眼观、耳听、口说的方式,藏族古代社会的教育形式也是如此。在经验传承时期,没有特定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传承主要以自在教育形式存在;随着苯教文化的出现,传承逐渐开始以享有知识的少数人——苯教巫师等来替代,并相应出现不同的传承模式,形成初始的传承体系。这种传承体系不仅对藏民族的生存意义重大,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时间观传承中的教育意义

在严寒的甘南藏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逐水草而居的农牧时代的先民,更多的是学会依据物候、天象来判断气候,安排农、牧事业,并把这些经验以“仲”或简单的谚语形式相传。时间观是任何文明的起点,也是人们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具体传递时、空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尽管传授经验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起到了文化传播者的作用。远古藏族主要文化内容的传承,无论是代际之间的传递还是同辈之间的学习,都是以先民创立的时间观作为其中轴串起来的,都离不开对于时间的认识和理解。教育将此作为传承内容的中轴是因为时间是每个人生存、生活、生产及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依据。对时间的认识与处理就是人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观的传承则是藏族历算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

二、课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软硬件,使用上必须注意到藏族历算教学的组织形式,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制滥造,牵强附会,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设身处地地從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才能使由信息技术设计的软硬件与藏族历算教学的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软件(课件)也是一种“教材”,当然也要符合教材的“科学性”要求,它所展示的一切教学应科学、严谨,包括所展示的藏族历算教学内容要有科学的知识。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创新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技术,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实效性原则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或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藏族历算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等,信息技术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杂耍,费时费力,又不利于藏藏族历算教学效率的提高。

3.最优化原则

目前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媒体大致有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视频展示台等。双语教师除了会进行媒体操作,还必须对媒体特性有全面了解,包括媒体结构和功能、媒体呈现信息的特点、媒体的教学特点等,从而为选择和应用媒体做准备。如课堂教学中用投影教学,教师除应了解投影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设计制作幻灯片、投影教材外,还应注意投影片能长久保存信息、代替黑板、放大实物等作用,更应注意投影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中用计算机教学,教师除了会做课件、会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外,还应会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临时出现的故障。教师只有了解各种媒体的功能,才能在教学上发挥最优化效果。

4.和谐统一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藏族历算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作为研究藏族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之一—藏族历算教育的状况,藏区应加大投入,加快藏族历算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首先,要更好地掌握和挖掘藏族历算教育课程资源的认识规律紧迫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对藏汉双语数学、天文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整理与保护、继承与发展、探索与改进藏族历算教育理论及其课程资源开发,可利用现代数学发展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研究藏族历算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新技术和方法,必将对发展和丰富藏族历算教育学做出积极的重要贡献;最后,传承与发展、探索与突破藏族历算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谱写了汉藏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对国际藏学研究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文本。

2.开发适合藏族地区藏族历算教学的教材资源

藏族历算教育教材方面,政府要与有关地区和相关部门协调,组织藏族历算专业学者,投入大量资金,编写一些适合少数民族人员心理、思维模式的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需要专门成立藏族历算教育教材研究机构,教材及教辅材料的开发编写机构。使教材中的语言、词汇、思考题目、教材内容要更加贴近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背景,特别是贴近农牧区生活,让广大农牧区的少数民族感觉到亲切、易懂,教材的选材、编排、设计要兼顾协调好传统和现代、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继承和创新等关系,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特色)的统一融合。西北民族大学可以发挥其民族院校的功能,承担部分藏族历算教育教材的编写、翻译任务。西北民族大学也有条件成立藏族历算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藏族历算教育,为政府出台民族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3.加快藏族历算远程教育建设

我省已经实现了省会城市通过地面光缆与各市(州、地)教育网的宽带联通,通过远程教育使甘南地区中小学享受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扩大优质信息资源辐射面,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校,保障农村、牧区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针对甘南州藏族历算远程教育技术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参照汉语远程教育的技术体系,整合西北民族大学已有的藏文信息技术成果,开发与我国主流网络教学系统共享的藏汉双语远程教育平台,形成基于标准化体系结构和标准化资源的藏族历算教育软件支撑环境。藏历的编制首先要立足于科学的数据运算,没有科学的、准确无误的基本数据作为依据,藏历的科学性与准确度也就无从谈起,为了确保计算工作的准确性,可采取人工计算和电脑编程计算结合对照的方法。特别是在电脑编程计算方面,利用QUICKBASIC语言编制藏历基本数据计算程序,完成藏历体系派五要素、作用派五要素、太阳日五大行星运动值等藏历基本数据,实现人工计算和电脑计算结果的对照。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1.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西北民族大学)资助;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36105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BMZ011)。

作者简介:

李成龙:(1982—),男,藏族,在读硕士,甘肃天祝人,主要从事藏文信息处理研究。

夏吾才让:(1963—),男,藏族,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尖扎人,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藏族历算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文全:(1985—),男,藏族,在读硕士,甘肃天祝人,主要从事现代语音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