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10-21杨亚坤
杨亚坤
【摘 要】公共卫生管理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疾病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的管理活动。在现今社会里,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一些问题,使其作用大打折扣。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观念;投入;人才
一、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管理的意义
公共卫生工作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文明程度的体现。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更是为人民服务的直观体现。它不仅能使我国居民的健康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还能够让基层医院走出困境,把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公共卫生服务日趋成熟,服务框架和工作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而农村卫生服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应该能够基本实现卫生服务全面覆盖。虽然发展劲头良好,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卫生网格覆盖率还不够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均等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工作还难以落到实处等。
二、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相关扶持力度还不够,从而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难以持续稳定开展。二是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由于卫生服务待遇不高,加之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这份工作地位低,观念陈旧,从而造成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工作懒散,服务意识薄弱,被动式的上班。特别是医务人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不足。例如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不断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平时大多数医务人员已经习惯了日常规律性工作,医院很少进行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宣传教育,对突发事件的出现思想上准备不足。加之已经非常细化了的专业限制,常会使医务人员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初期感到迷茫,快速反应力不足并影响救治工作。三是很多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了解不足,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性也不高,部分居民甚至还抱有怀疑的态度,宁肯选择较远的大醫院也不愿意就近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看病。
(二)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国家对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公共卫生投入更不足,卫生总费用、每千人医师数、每千人病床数,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从资金绝对数上来看,每年的资金投入有所增长,但相对数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的公共卫生人均支出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下。WHO对中国的评价:“中国人口已拥有较高的期望寿命,但残疾生存时间偏长(7~8年,男10.2%,女11.2%),健康分布存在不均。反映中国的卫生服务,促进了健康,增加了生命数量,但不够均衡,而且急需提高生命质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初步满足了民众医疗保健的需求。但卫生总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位WHO成员国倒数第八,其中政府对卫生所担责任不够(卫生支出中政府占24.9%)。全民在享有保健、利用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公平与合理等问题。”
(三)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众多原因,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断层现象。绝大多数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面普遍较窄,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水平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缺乏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很好的应对。目前,当务之急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各级政府将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群众少得病。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按一定标准对困难地区予以支持。
二是支持继续实施并增加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控制、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并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如从2009年起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等等。
三是突出保障基本,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医疗项目。基本保障城乡群众享有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处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城乡群众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管理,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
四是支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使公共卫生机构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建设支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五是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推进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转变,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医疗卫生支出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医疗经费使用的规范管理,设立专户,建立专账,加强专管,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共卫生队伍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公共卫生工作中的新挑战。介于目前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加强包括学科带头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全科医师、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卫生监督人员等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时,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未来几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会一定程度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针对关键环节,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健全体制,不断完善意识、物质、人员等公共卫生服务要素的管理,逐步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艳,杜相学.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相关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4年11期.
[2]钟锋.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