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2014-10-21林春香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议

林春香

【摘 要】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好,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和福建重点林业县,全县有林地面积328.6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87.8万亩,森林覆盖率79.7%,林木蓄积量1967万立方米。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武平县充分发挥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本文就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根据2013年调查统计,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45531亩,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社65家,参与林农7200户,从业人数13007人,总产值13.68亿元。

(一)形式多样的林下种植模式。

(1)以成功驯化野生植物为主的林下种植。武平县以野生花卉驯育为切入点,成功驯化出富贵籽、虎舌兰、竹柏、红豆杉、金豆等10多个野生花卉品种。2013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3987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花卉富贵籽生产基地,2013年产出优质商品富贵籽260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武平富贵籽系列产品4次获得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金奖,2次获中国福建盆栽观果“花王”称号,“武平富贵籽”被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誉为“中国福建花王”。

(2)以仿野生种植为主的林下种植。以厦门伟立原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东留、桃溪、武东建设有机茶示范基地,利用林中空地种植名贵茶叶,采取不施肥、不噴农药的仿野生种植和制作茶叶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定位和品质。以福建省欣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武平县象洞乡开展铁皮石斛、金线莲林间仿野生种植,目前实验区已建成育苗大棚1万多平方米,培育铁皮石斛苗50万丛,两年来已经向茂密的树林中移栽铁皮石斛几万株,同时间种金线莲,预计2015开始有一定量的仿野生铁皮石斛和金线莲产出。

(3)间种、套种油料作物和珍贵树种苗木。在城厢农业综合开发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十方、城厢、中山等乡镇有效的推广了油茶的标准化种植。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全县种植油茶面积1.5万亩,2013年新植面积约0.5万亩。各乡镇都有林农选择经济林地、疏林地套种南方红豆杉、福建山樱花、竹柏、枫香、罗汉松、含笑等名贵树种苗木。

(二)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模式。

(1)利用林下空间放养家禽。中堡、武东、中山、大禾等群众养殖禽类经验较丰富的乡镇,利用林下昆虫多、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在林下放养各类家禽或野禽,如鸡、鸭、鹅等。2014年全县季度出栏1万只以上的林下放养象洞鸡养殖户5户,前3季度累计出栏20多万只。

(2)林蜂养殖。养蜂业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类型,是林区群众实现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以石燎阁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万安乡建立了中华蜂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已发展社员358人,辐射500多人加入养蜂行业,共拥有中华蜜蜂1万多箱,年产蜂蜜超过10万斤。

(3)林蛙养殖。以武平县梁泉石蛙专业合作社、黄金寨棘胸蛙养殖场为龙头,充分发挥山区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在东留、岩前、中山等乡镇的水质清秀地区开展棘胸蛙养殖,按照相关绿色生态产品要求,创立无公害产品品牌。梁泉石蛙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80多户,有12家规模较大的石蛙养殖场和60多家石蛙养殖户,2家黄粉虫养殖户,养殖面积达6万平方米,2013年年产商品蛙3万斤以上,是目前闽西最大的石蛙专业合作社。

(三)主要林产品采集加工模式。

(1)笋竹产品采集加工。武平县现有毛竹林面积21万亩,立竹株数2086万根,其中丰产竹林9万亩,毛竹资源较丰富,全县有7个乡镇长期经营毛竹,全县2013年产竹材471万根、竹笋干939吨。

(2)松脂采集。全县现有马尾松面积112万亩,蓄积485万平方米,其中中龄林以上面积108万亩, 松脂资源丰富。依托新洲(武平)林化公司松脂加工为龙头,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岩前、十方、中赤、大禾、永平等马尾松面积较大的乡镇建立了松脂采集基地,科学、合理地采集松脂,示范带动全县松脂采集,实现了松脂采集经济效益最大化。

(3)红菇采集。全县现有天然阔叶林面积94万亩,其中很大部分为适宜红菇生长的以壳斗科乔木树种为优势的阔叶林,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及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使武平红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以森林人家旅游为主的模式。

武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依托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建起生态旅游大框架,扩大生态旅游消费,大力发展森林人家旅游业。全县已建成各类森林人家30家,2013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47.2万人次,总收入3860万元。

二、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平县的林下经济发展起步好、进展快,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高效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一)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理解不深,认识不足,重視不够,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群众认为在现阶段耕地都没有较好效益的形势下,要想在林地上取得经济效益更是天方夜谭,可能性不大。

(二)品种杂、规模小,缺乏品牌效应。现有林下经济中,只有林蜂、象洞鸡、金线莲、棘胸蛙具有较大的规模,桃、李、萘、梨、桑葚、油茶、茶叶都是独立存在而非林下套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林下经济。

(三)资金短缺,科技支撑力度弱,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林下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筹资渠道不畅,政策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小,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经营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林下经济发展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研究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不够,深加工产品种类少,产业链短、导致附加值低,产品增值空间不大,农民增收不明显。

三、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结合生态县建设,加大森林景观开发力度。

因地制宜开展森林景观利用,大力开展以森林人家、森林公园为载体的生态教育、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服务,围绕“建设生态武平”主题,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山”(梁野山、西山、狮子山、太平山、长安山等)、“水”(平川河、中山河、桃溪河、中赤河、六甲水库、东留水库、捷文水库)、“园”(公园、竹园、茶园、果园)等旅游资源,发挥“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三)抓好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四)开展产品认证,建设品牌产品。

应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产品经营认证之路。产品应申报“保健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有机食品”认证等;企业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开展GAP(良好农业规范简称)认证、GMP(良好作业规范简称)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维护林下经济产品的信誉度,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扩宽销售渠道,占领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