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慈善组织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2014-10-21刘园园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慈善组织信任危机

刘园园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的发展面临着困境。本文列举了慈善组织在信任、募捐能力、管理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关系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重塑慈善组织形象;处理好各种关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注重慈善理论研究、创新和本土化和健全完善慈善法制四个方面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政府定位

近年来,慈善组织与慈善事业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这与我国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有关。当前,慈善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其自身的转型也势在必行。本文列举了慈善组织存在的困境表现,并试图提出提出改革途径。

一、慈善组织的困境表现

(一)信任危机

信任是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完成使命的核心战略资源。慈善组织只有具备公众的信任,才能实现组织的发展。众所周知,信任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信任的消失却可以用“毁于一旦”这个词来形容。当前,我国慈善组织正经历着这样的信任危机。事件肇始于2011年6月的“郭美美”事件,后来壹基金等慈善组织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导致公众产生了对捐助对象是否真正得到帮助的疑问甚至愤怒。2011年7月的一项调查说明了当时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程度:不信任红十字会的占92%,说不清的占4%,不关心的占2%;不会给红十字会捐款的占86%,看情况的占7%[1]。以上数据清楚的说明了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态度,甚至质疑慈善组织的各个方面。

(二)资金募集困难

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综合计算,2011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量共计约845亿元(其中货币及有价证券捐赠686.01亿元;物资捐赠折价159亿元)[2]。这个捐赠量,相当于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的约0.18%,相当人均捐款约62.7元。而美国慈善捐款总额达到2984.2亿美元,占GDP的1.98%。也就是说,我们的GDP是美国的48%左右;而我们的捐赠,却是美国的4.5%;2011年度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2倍多一点,而美国的慈善捐赠总量却是中国的22倍[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中,慈善组织的日子并不好过。

(三)管理问题

一个组织要想健康有序的运行,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慈善组织也不例外。近期一些慈善组织发生的信任危机从侧面反映出了慈善组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财务方面,没有透明的公布机制,导致公众对善款的真正用处产生质疑。组织运作上,程序不明确或执行不到位。善款筹集方式、渠道、宣传手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四)重要关系处理方面有待提升

慈善组织处在各種各样的关系之中,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到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微妙,政府主导着慈善事业的组织管理、资金支持、人事管理和募捐方式等,过多的干预使慈善组织缺乏自我成长的动力和实践。政府角色错位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另外是慈善组织与企业的关系也值得关注,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企业捐赠量占到总捐赠量的57.48%,是捐赠贡献做大的主体。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慈善组织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同时有些企业在没有兑现捐款承诺时,慈善组织也缺乏合适的督促机制。最后,慈善组织之间的联系协调还有待提高。在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期间,大量的民间自发的慈善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涌入灾区,导致道路拥堵,救灾物资无法运送,政府不得不几次呼吁甚至下发通知控制这些组织的行动。[4]由此反映出慈善组织之间联系的缺乏,也反映出加强联系和协调的需求。

二、路径选择

(一)加强管理,重塑慈善组织形象

要重塑慈善组织的形象,必须明确慈善的本质。从本质上讲慈善事业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是一种混合型社会分配方式[5]。因此,社会公众的信任是基础性资源,决定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捐献额甚至组织的存续。

石国亮做了一个较系统的划分,指出信任(公信力)应当包括合法性、诚信度、绩效、主体品格、社会使命感和专业程度6个方面的外显指标。从这一观点出发,笔者认为慈善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将财务情况向社会公布,内部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情况也要实时公布。另外,领导者要有使命感有效行使领导职能,贯彻组织宗旨,加强组织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组织人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并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组织发展的动力。另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尤为重要。相对于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更加有效。国内学者在2011年提出,构建独立与政府的第三方监测与规制体系。

(二)处理好各种关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首先,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需要实时调整。目前,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负面作用也也被学者们关注到。政府的作用在于监督和提供支持服务,减少行政干预,使慈善组织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的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其次,慈善组织与企业的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使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组织使命。再次,慈善组织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减少彼此间的竞争,优化服务对象结构,建立对话协调机制。最后,慈善组织也要处理好与捐赠者、受捐赠者的关系。

(三)注重慈善理论研究、创新和本土化

中国的慈善组织在基础理论、管理方式、筹资途径等方面借鉴了许多西方慈善组织的经验,促进了我国慈善失业的起步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中西方之间在文化、制度、宗教等多方面的差异,要根据我国的实际记性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慈善组织的理论发展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财政学等等。另外国内学者应更多的进行主动性的研究,而不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去分析的回应性研究。同时,实践创新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2013年4月的四川芦山地震中,众多的慈善组织或民间团体创造了联合行动的实践形式,虽然其协调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但创新性赋予了它生命力。

(四)健全完善慈善法制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公众和国际的关注。目前我国也颁布了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不协调。在法律上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组织、活动规则对其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必要制定慈善说事业专门法,规范慈善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慈善活动的运作规范、慈善事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慈善自律与他律制度、慈善山捐赠者的权力与义务、慈善山失业从业人员的认识、社会保障等等相关制度[6]。同时也要在法律上明确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2] [3]刘佑平,刘佑平解读我国2011年捐赠数据,中国慈善网,http://www.charity.gov.cn/fsm/sites/newmain/preview1.jsp?ColumnID=638&TID=20120702114546251278083

[4] 徐浩,张永理,灾害救援中非盈利组织的自合作趋势及其行动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64-68

[5]付海艳,慈善组织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6),14

[6]谢海峰,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1(4),111

猜你喜欢

慈善组织信任危机
跨境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
预防与追惩:慈善组织政府监督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完善
预防与追惩:慈善组织政府监督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完善
草根慈善组织市场化程度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破解策略
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是真的吗?
浅析慈善组织的现状与行政规制存在的问题
美国纽约州检察长对慈善组织法律监督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