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的绚烂与辉煌——解读伊万里瓷

2014-10-21宋叶

东方收藏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伊万瓷器博物馆

宋叶

2013年厦门市博物馆的器物展厅展出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江户名瓷?伊万里展”。此次展览不论对于厦门市博物馆还是整个国内博物馆界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这是厦门市博物馆首次引进的高规格外展,也是中国开创了多家博物馆联合引进国外文物展览模式(由北京艺术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六家博物馆联合引进,巡回展出)。然而一个展览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成功的引进与举行,更在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在于它给广大观众所呈现的文化气息以及由此而带动的人们的深入思考。本次展览展示的160件伊万里瓷器精品,以时间为序,分为“伊万里外销西洋”、“风靡欧洲的伊万里”、“伊万里的绚烂与华贵”、“辉煌的落幕”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伊万里瓷走向欧洲的过程,是难得的了解全球瓷器发展脉络的重要展览,尤其可以引发我们对于中日瓷器贸易的思考。

伊万里瓷的兴衰史——中日瓷业贸易之竞争

“江户名瓷 伊万里展”像一册历史图画书,如故事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伊万里瓷的兴衰史便是一段丰富多姿的瓷器贸易史,显示着中日贸易之角力。对于现今也极具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日本的陶瓷文化与技术深受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制瓷技术通过朝鲜工匠及居住在日本长崎的中国人在日本传播,加上日本发现了制瓷的原料,才开始了瓷器的生产。1610年,佐贺县有田地区烧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瓷器,而此时中国的瓷器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已经拥有成熟的制瓷技术。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在17—18世纪的瓷器贸易中扮演着主角,但这主角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晚起的日本制瓷业发展迅速,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

虽然日本的制瓷业出现晚,却发展迅速,这有其重要的原因:一、政府的支持。日本瓷器诞生之初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当时统治有田的锅岛藩主看到了制瓷产业所带来的税收增加,大力鼓励瓷器生产;二、技术的吸收与革新。日本的制瓷业吸收了许多中国技术,并进行了技术革新,规模上达到了量产,质量上已接近中国。同时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严格质量监督下,生产技术有了更大的提高。三、瓷器造型与装饰不断的创新。早期的伊万里瓷很多以景德镇瓷器为样本进行生产,但模仿中有创新,其模仿明末景德镇的“芙蓉手瓷盘”也出口欧洲。日本创烧的右卫门风格瓷器和“金襕手”风格瓷器成为伊万里瓷鼎盛和辉煌的代表,大量出口欧洲,在欧洲备受青睐。四、国际市场上的机遇。这一时期中国国内不稳,景德镇产量锐减。清朝建立后的初期颁布了海禁政策更是导致中国的瓷器贸易体系的崩溃,中国出口世界的瓷器几乎停止,荷兰东印度公司转向日本下订单。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期这段时间,日本瓷器得到欧洲贵族的喜爱,一度成为欧洲瓷器市场的主力军。

1684年清政府颁布解禁令,中国瓷器又开始了出口贸易,与日本的伊万里瓷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瓷器为了争夺市场,也开始对在欧洲受到欢迎的“伊万里瓷”进行仿制,如图1中国仿伊万里盖碗。中国凭借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和先进的技术,不仅造型上仿得逼真,而且在装饰水平和瓷质上甚至还优于伊万里瓷,同时由于原料和技术的优势,中国瓷器的价格要远低于日本瓷器。在中日瓷业贸易之角力中,伊万里瓷最终败下阵来,加之欧洲各地瓷器生产的不断发展,于1757年退出了世界市场。一段盛极而衰的历史就这样落下帷幕。

伊万里瓷所反映的中日瓷业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此起彼伏,显示了技术永远是竞争的强力手段,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竞争的利器,而国家之稳固则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古之如此,今亦如此。

天花板上的瓷器 宫殿里的奢侈品

激烈的市场竞争说明有着巨大利益驱使和市场需求。伊万里时期,中日瓷器欧洲市场,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竞争,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可以从荷兰公司获得利润外,欧洲的贵族阶级对东方的瓷器热衷是推动瓷器贸易的需求动力。早在14—15世纪,已有中国瓷器成为欧洲人的珍藏,但这时的瓷器数量很少,且十分昂贵。中国瓷器被欧洲人认为是晶莹剔透的珍品、是神奇的贝壳制品、带有炼丹术般的震撼力,它们被看成地位、声望和财富的象征。它们征服了欧洲的贵族阶级,成为王室争相收藏和展示的珍稀物品,并以此作为珍贵的礼品。伊万里瓷所在的17世纪荷兰人主宰着瓷器贸易,中国和日本瓷器(欧洲贵族并没有明确区分中国瓷和日本瓷,常常把它们摆放在一起)大量涌入欧洲,皇家、富商开始把瓷器收藏与建筑融合起来。在里斯本法国大使馆桑托斯宫的锥形天花板上,安装了260件青花瓷器,堪称一绝(图2)。在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柏林夏洛腾堡宫(图3)等欧洲的宫殿里有专门建造的瓷器室,瓷器藏品極为丰富,是贵族阶级的奢侈品。法国剧作家路易·塞巴斯蒂安·梅西埃曾这样记述:“ 中国瓷器是多么可悲的奢侈品!一只猫用它的爪子一拨比好几百亩土地受了灾还糟 。”德国的奥古斯都曾用一个兵团(约六百个龙骑兵)换取了151件大型中国瓷器,他还热衷于收藏伊万里瓷,并建“日本宫”存放瓷器……面对贵族阶级对瓷器的狂热及东方风情的热衷和与中国瓷业的贸易竞争,伊万里瓷不断在模仿、创新与融合,以满足欧洲人的需求。

清雅瓷韵 江户风华——模仿、创新与融合

日本还未能生产瓷器之时,中国瓷大量出口到日本,16、17世纪以景德镇瓷和漳州窑青花和五彩瓷为大宗。而日本瓷器也是仿照中国瓷器而诞生的,其初创期的瓷器是以中国瓷器为样本烧制而成的。图4平和窑五彩开光裂塔纹盘,为厦门市博物馆馆藏漳州窑外销瓷精品之一,此盘在日本称为“青吴须印判文”盘或“五彩印判手”盘。图5吉田2号窑五彩印判手盘,为日本伊万里瓷经历初创期的发展后急剧提高时期的作品,虽然在造型和瓷质上有很大提高,图案极力模仿平和窑的五彩盘,但模仿机械,笔画生硬拘谨。在江户时代前期,日本已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青吴须印判文”盘,而这时期也正是漳州窑瓷器在日本的衰退期。

出口欧洲的伊万里瓷是作为中国外销瓷的替代开始的,其最初生产的外销瓷也是从模仿中国的瓷器开始的。其中向欧洲大量出口的“芙蓉手盘”最具代表性。模仿中国克拉克瓷的青花芙蓉手花篮纹盘(图6)。大量烧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批量外销。整个盘造型与图案都是模仿中国瓷器,但因技术和原料的限制,为防止盘底下塌,盘内留有“支烧痕”,这是其与中国瓷最大的区别。

“柿右卫门样式”是日本创新的最有名的样式之一,是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要求烧制的,它在欧洲备受青睐,很多欧洲的瓷厂也纷纷仿制。这时期也是伊万里瓷向欧洲出口的鼎盛时期。五彩相扑人像(图7),人像形象生动,虽然是典型的日本风格器物,在欧洲却很受欢迎,成为很多宫殿的装饰摆件。有趣的是在英国伯利庄园的财产目录中有相扑人像的记载称之为摔跤男孩(“2 china boys wrestling”,图8)。

“金襕手样式”是取代“柿右卫门样式”的又一典型伊万里瓷。其制作工艺借鉴或模仿中国景德镇窑五彩瓷盘及漳州窑彩绘瓷技术,同时融入日本浮世绘与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成为盛极一时、风靡欧洲的紧俏外销瓷品种之一。日本伊万里金襕手瓷器产量很大,作为17世纪至18世纪外销欧洲的重要产品,除了大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器皿与整套餐具外,还有许多造型雄伟的陈设瓷。五彩遊女纹八棱大罐(图9)就是作为宫殿的陈设之用。在装饰风格上融合了中国的“芙蓉手”、日本的遊女文化图案加上华贵的装潢,是当时欧洲人的最爱。

五彩持伞美人图盘(图10)。伊万里的很多瓷器上出现了一些欧洲的画作风格,此件器物的画面是执伞喂鸟美人图,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画家普荣克的画作《撑阳伞的女士》(图11),类似的瓷器中国也有生产(图12),只是人物的面孔和服饰有所变化。这类瓷盘的风格既能勾起东方幻觉,又迎合了欧洲人的口味,将各国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日本的瓷器善于模仿欧洲商人要求的任何东西。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日用瓷,为了满足欧洲人生活习俗的需要,经过特别设计、制作而成。而一些为了适应西方人们生活习惯而加以改装的器皿,虽然使用功能大大改变,却仍然保留着东方瓷器的特殊韵味。五彩贴花花鸟纹执壶便是其中一例(图13)。在造型上,执壶的原型为欧洲的金属器,并装有金属开关,其功能为欧式咖啡壶,而其装饰却是典型的东方风格,腹部刻划吉祥的松鹤纹图案,三足为持扇女性造型。西式的功用与东方的装饰韵味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伊万瓷器博物馆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跳雪堆
博物馆
中国的名牌瓷器
高傲的瓷器
语法转换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露天博物馆
新闻浮世绘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