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泉书院公园方案设计
2014-10-21黄晓华叶菁菁
黄晓华 叶菁菁
摘要:为了保护月泉、月泉书院等遗址,挖掘和继承月泉、月泉书院以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设计通过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利用,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月泉书院公园。
关键词:遗址保护展示 文化传承 建筑设计 文化景观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概况:
据《浦江县志·山川》中记载:“月泉,在今浦江县城之西北二里,其泉随月之盈亏而消长,自朔至望则泉增,自望至晦则泉减。”月泉因此而得名。
项目地处浦江县城西北,东面为水晶玻璃城和仙华农贸城,南面为月泉西路,西面为月泉工业功能分区,北面为水晶路,总用地面积为75000平方米。
2、地块规划条件:
(1)用地性质:绿地与广场用地
(2)建设界限:容积率:0.2~0.4;建筑密度:5%~20%;绿地率:50%~70%建筑高度小于15m。
(3)建筑界限:南侧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不得少于15.0米,南、西、北侧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不得少于5.0米。
二、总图设计
1、总体布局: 在对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以月泉、月泉遗址为核心,将公园分为三个区块:入口广场区、文化游赏区、配套服务区。
入口广场区位于公园南面,是公园的主入口,采用开敞式与城市融合。在广场入口处设置照壁,广场之后为公园大门、围墙及管理用房;广场右侧为停车场和服务用房,左侧为公共建筑。 公园大门后为文化游赏区。文化游赏区以月泉、月泉书院遗址中心,开挖水面形成月泉池。池边设月泉亭;池北为新建的月泉书院及先贤祠,其北面堆砌假山与外围分隔,假山东侧筑阁;池东为林间讲学、月泉吟社;池南小山坡上恢复瑞雨亭;池西沿西溪为诗词游步道。文化游赏区外围种植高大密林作为分隔,密林中设通透式围栏。 文化游赏区西、北面为配套服务区。配套服务区主要为沿街公共建筑、次入口和保留的民房及工厂设备。沿街公共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立面为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留的民房立面增加当地明清建筑元素,工厂设备外围先设置传统院墙分隔。
2、交通结构:
区块内主、次流线均为步行道,东入口至书院道路为消防车道。
步行交通:主园路宽度为3-4米,次园路为宽度1.2-2米。
消防道路:宽度4米,书院前设12m*12m回车场地。
出入口设置:南面为主要出入口,东、北、西面均为次出入口。
三、建筑设计
本项目建筑主要有月泉书院、先贤祠、月泉吟社等传统木构建筑和沿街公共建筑。建筑设计均要求符合设计传统风貌要求,并按照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高度、体量,且结合功能使用要求,尽量采用大空间的格局。
1、 传统木构建筑:
(1) 月泉书院、先贤祠
月泉书院、先贤祠建筑布局主要根据浦江县志等相关历史记载,呈并列双轴线形式。月泉书院建筑布局规整对称,门厅、经义堂、流思阁位于中轴线,东西两侧由前后厢房组成,作为展示、管理、办公等使用功能。先贤祠位于其东侧,为祭祀场所,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由于门厅、先觉堂、廊为围合院落,后半部分由明理堂、厢房两个建筑,布局相对灵活。
(2) 月泉吟社
月泉吟社为一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富有变化,建筑高度错落有致,主入口由西北侧而口,由东、南、北三侧建筑、西侧曲廊围合而成,东北角为配套用房。
月泉书院、先贤祠、月泉吟社等传统木构建筑为宋代建筑风格,构造上参照《营造法式》,细节上充分借鉴了浦江传统的建筑文化特征。
2、沿街公共建筑:
在公园的西侧和北侧,布置了沿街公共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充分吸取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所用木构尽量采用当地老构件、老材料,体现了对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与诠释。
整个公园内部建筑色彩淡雅和谐,以黑、白、灰为主,建筑外立面不使用鲜艳夺目的颜色。建筑材料选用木材、青砖、小青瓦、石材等传统材料。
四、景观设计
在对月泉、月泉书院历史资料的研究和相关的诗词描写意境的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周围环境的地形地貌来确定园林的布局和主景,并将四周美好的景物引入园内。在景观方面追求旷奥兼有的特点,使园林的布局和空间变得曲折幽邃。
1、主要景观节点:
(1)月泉、月泉书院遗址
对南面的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在井周围种植竹,铺老石板,营造“置竹井旁,以常所落浅深为候,随月之大小画痕竹上,……”的景观氛围。
(2)西溪
根据考古发掘的西溪遗迹恢复西溪水系。驳岸采用天然石块自然堆砌、自然植被覆盖,达到自然、古朴的效果,营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环境氛围。
(3)月泉池
历代文人留下在月泉不少墨宝,月泉池的景观营造需吸取其中相关的诗词描写,综合诗词的意境,利用西溪引水至遗址西北面做新月泉池。池岸按遗址驳岸采用天然石块堆砌,外种植被覆盖,达到生态、自然、古朴的效果。植物配置以桂、柳、梅等为主要植物景观。
(4)月泉书院及先贤祠
依照县志记载营造尽量符合书院的气质的环境,西面西溪,南面月泉池,北面堆黄石假山,整体上营造一幅书院背山,外围环水为主的环境格局。 月泉书院建筑内部布置梅、兰、竹、菊等体现文人气节的植物景观,秉承儒家 “君子比德”的思想。先贤祠建筑内部以布置松、柏、丁香等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传统树种,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氛围。
(5)学田
在书院西面设置学田,田间筑一草亭,田中种植月泉吟社诗中主要意象如麦、桑及当地农作物如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局部搭葡萄架、丝瓜架等。田间有多处自北向南蜿蜒小路,在城市中感受田间风光。
(6)月泉吟社
月泉吟社为一处庭院式园林建筑,主要功能为介绍月泉书院和月泉吟社的文化与历史。院内景观以营造文人的审美意趣为主,设置假山、水池、小桥与建筑相依相存,配置梅兰竹菊荷等体现文人审美意趣的写意植物。
(7)林间讲学
根据县志记载吕祖谦曾于月泉设讲坛,景观设置上在月泉東面增设林间讲学节点,模拟吕祖谦招徒讲学场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此节点以杏林为主要景观,并点缀松柏等体现文人风骨气节的高大树种,围合一个较开敞的空间,并效仿古人在场地内设自然石形的杏坛。
(8)诗词游步道
本节点设置石雕形式,将月泉吟社诗以石刻形式雕刻在自然景石上,错落地分布在公园游步道两侧或景观建筑中,周围配置符合诗中意象的植物景观。不同区域布置不同主题的诗。
2、绿化景观:
在植物配置时,充分考虑书院的文化内涵,将诗词中记载的乡土植物引入到植物配置中。并遵循:保护现场大树和形态较好的苗木原则、乡土植物的应用和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主题化营造原则。 文化观赏区的植物配置主要以香樟、松、柏、竹、梅、桂等作为主要的植物营造,突出表现文人所寄托的精神追求,营造书院文化氛围、意境。入口广场区、配套服务区的植物配置主要为种植高大常绿树种作为文化观赏区遮挡过渡,并配合城市绿化建设。
五、结束语
本项目以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展示月文化、书院文化、诗社文化为主题,营造书院宁静、清幽、雅淡、在城市闹中取静的文化氛围,体现文人超世脱俗的精神追求,并赋予中国传统月文化、诗词文化、书院文化、隐逸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