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研报告
2014-10-21张燕云
张燕云
[摘要]在问卷调查与访谈北京市44家企业的基础上,了解了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以及北京市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建议。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为探索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规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效模式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社会责任感 现状 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在内心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多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北京市44家国有、民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选取其中的4家企业,对其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23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4份。调查数据均由EXCEL软件统计处理。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以及北京市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建议。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为探索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规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效模式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及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一)参与调查企业的性质
根据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对44家企业高管与企业中层部门经理,如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市场部门经理和技术部门经理等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其中国有企业占41.46%,民营企业占48.78%,其他占9.76%。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既有规模较大的知名的上市公司,也有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二)关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責任心是企业选用高职毕业生的基础
在问卷调查“企业招聘时对应聘高职生最看重的是什么?”一题中,58.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责任心”,30.88%选择了“专业技能”,5.88%选择了“专业知识”,4.90%选择了“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选聘高职层次人才时把“责任心”放到了首位。这里所说的责任心可视为社会责任感的简单称谓。企业认为“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访谈发现,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期比较长,严重影响了岗位职能的发挥。其原因是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表现为懈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出现此项问题并非专业知识的缺失,而是责任心的缺失。企业认为缩短职业适应期是高职毕业生对自身的一份责任,也是对企业乃至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背景要求并不高,而对其岗位适应能力要求比较高。其实高职毕业生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短期培养效果明显,而适应能力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如果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经过岗前培训,就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因此对于高职毕业生所能从事的多数岗位,专业的背景不是企业的首选,而责任心是企业的首选。
2.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是社会责任感内涵的首要条件
在“您认为在职员工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爱岗敬业”的比例为46.57%;“诚实守信”为31.86%,“服务意识”为13.73%,“奉献精神”为7.84%。表明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两个方面,企业认为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是忠诚度的体现。忠诚度是立足本职,干好本职的首要条件。处于顶岗实习或刚入职阶段的高职毕业生岗位级别及薪酬比较低,在企业中从事服务类兼职性的工作,例如文科毕业生主要从事接待、文秘、内外联络等事务性基础性工作。工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相对简单的操作,例如媒体制作中的转码工作。可以看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方面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忠诚度要求较高。
3.团队合作意识与服务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人时把责任心放在首要位置上,同时关注他们的工作的热情、诚信度、进取心和创新能力。在调查“您对在职员工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责任感要求”时,选择“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占61.76%,“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占35.78%,“有团队合作意识但无团队协作精神”占1.96%,“不考虑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占0.49%。调查显示,各类企业对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方面的素质要求较为突出。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是主人翁精神的具体表现,而团队意识与服务意识是密不可分而且互相影响的。
(三)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高职毕业生实际表现与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感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毕业生在经过了一段枯燥且重重压力的工作后,在校学习期间意志品质的缺失问题逐渐凸显,其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况如下几个方面。
1.高职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
在对高职毕业生“目前最欠缺的社会责任感表现”调查中,“敬业精神”占34.31%,“诚信意识”占13.24%,“服务意识”占29.90%,“创新意识”占22.55%。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比例最高。从理论上看,员工工作内在是否有热情是敬业精神的外化表现。如果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就会出现经常不在状态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从实际上看,在调查“企业对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时,87.25%的企业选择了“工作热情高,能力强”,而在调查“您企业中高职学历员工的精神状态”时,选择“工作有激情”的只占46.08%。表明高职毕业生在工作态度方面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访谈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欠缺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不主动,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例如,他们无法胜任工作任务时,既不及时沟通也不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导致工作延迟,甚至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由于他们没有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导致缺乏进取心,工作浮躁且缺乏韧劲,于是缺乏敬业精神的种种表现逐渐凸现出来。
2.高职毕业生缺乏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认同企业文化和角色定位,岗位适应期时间比较长。他们功利性较强,通常以一己利益为重;他们缺乏“团队感”,通常被动的与其他员工合作,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问卷调查“您认为目前高职生最欠缺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一题中,29.90%选择了“服务意识”,34.31%选择了“敬业精神”,13.24%选择了“诚信意识”,22.55%选择了“创新意识”。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欠缺排在首位,其次是服务意识欠缺。企业访谈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缺乏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为对待工作、同事和客户缺乏主动、热情、周到、礼貌;通常只关心自己工作环节的问题,不关心工作程序的上下合作,他们认为这不属于“份内事”;他们缺乏从企业整体需要出发的大局意识,缺乏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3.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
“怎样看待高职毕业生的频繁跳槽现象”一题中,选择“正常”的占29.41%,选择“盲目”的占11.27%,选择“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占8.33%,选择“没有长远规划”的占50.98%。多数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跳槽虽属正常,但是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也凸显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规划不足的弱点。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具体表现在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甚至没有长远规划,导致他们盲目的希望在频繁更换工作换岗位中调试自己的职业定位,如工作中出了问题上司批评几句或短时间没有增加薪酬等一些小事就会导致他们离职。缺乏职业规划还导致他们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通常表现为眼高手低,耐挫性较差,这直接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调查显示 “有长远目标,且书面规划清晰”占12.75%,“有长远目标,但无书面规划”占20.59%,“有短期目标,无系统规划”占49.51%,“没有规划,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占17.16%。表明高职毕业生在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企业看来,如果员工的职业规划合理就不会频繁跳槽。
4.高职毕业生缺乏进取心和岗位胜任力
在问卷调查“您对高职学历员工工作态度的评价”中,选择“非常认真”占8.82%,选择“认真”占47.55%,选择“一般”占39.22%,选择“不认真”占4.41%。从工作态度方面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岗位胜任力是企业员工胜任本职位职责的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归属感与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方面,主动性欠缺,工作推诿拖沓,出现问题找借口,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在工作能力方面一些高职毕业生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基本能够过关,而处理具有应用能力的任务技能的水平较差,他们的胜任能力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如果他们工作态度端正、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就能够很快胜任岗位角色。例如在企业有的高职毕业生入职后虚心学习,踏实肯干,2至3年之后很快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
三、思考建议
经过问卷与访谈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诉求,结合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注重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企业认为针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非常必要。因为高职毕业生在通识方面的状态与其个人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您认为在校生最应该注重哪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遵守规章制度”占11.27%,“团队协作”占44.12%,“工作热情”占21.08%,“服务意识”占23.53%。表明对企业来说,遵守规章制度、团队协作、工作热情、服务意识四项社会责任感都重要,缺一不可。四个选项中比较突出的“團队协作”占44.12%,与“企业对团队合作方面的责任感要求”的高比例调查结果相印证:61.76%的受访对象选择了“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因此,团队精神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应该加大力度。
首先,团队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教育长期内容并渗透到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得以强化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高职教育也需要探索出切实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与他人和谐相处”内容中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辅导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重点训练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注重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
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之一,有无规划和规划的程度是对自身负责对企业负责的体现,因而被调查企业建议学校的职业规划要从高职一年级入学时开始,学校和教师也要更多的提供给学生合理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的个人职业规划,并在整个学习阶段对其进行接力式的指导,使之重视调整和完善个人职业规划。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理想信念”与内容重点规划学生的人生目标;辅导员结合《青春起航》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训练。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诉求,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现状与企业的基本要求存在着明显差距,同时了解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堪忧,突出表现在缺乏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服务精神、职业规划、进取心与胜任力等方面。通过研究明确了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高职毕业生的责任心,即社会责任感。其内容涵盖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企业最重视的是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企业认为,如果员工是爱岗敬业的,就会有工作热情,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如果他们具有诚信品质,不做有损于企业的举动,并自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就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此次调研虽然由于高职生就业分散,跳槽率比较高,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跟踪有一定难度和偏差,但是通过调查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侧重点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为探讨构建适应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DFB13123)
[参考文献]
[1]吴小平.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敬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王振熙编著.工作意味着责任[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年.
[3]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10月第5期
[4]李颖,袁利,李阳模.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成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0年第5期
[5]傅晓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市场,2011年1月5日
[6]王廷彦,蔡小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7期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用能力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