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域下钢琴演奏者音乐情绪的影响因素

2014-10-21刘洋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刘洋

【摘要】文章探讨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情绪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演奏者的音乐偏好、演奏者的人格特征、演奏者的音乐学习经历以及演奏者的性别和文化背景。在演奏过程中音乐情绪的表现可以直接影响到其音乐表演的结果,因此探讨影响音乐情绪的相关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情绪;钢琴演奏者;影响因素

自音乐产生以来就与情感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情绪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在演奏过程中音乐情绪的展现可以直接影响到其音乐表演的结果,因此探讨影响音乐情绪的相关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实不仅在音乐学领域,在其他如美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神经科学等许多研究领域中,人们都尝试从其本学科领域范围内阐释音乐情绪的表现。在音乐学领域中,从表面看,音乐似乎并不拥有直接传达某种情绪的特质,但是从其表现力上,音乐却可以诱发人类的各种情绪。因此,音乐与情绪情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心理学领域中,情绪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心理学家真正关注音乐情绪现象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心理学家最初主要是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主体的音乐行为进行观测,并对行为主体在参与音乐活动时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及其神经机制的变化进行具体量化研究,从而得出音乐所能引起行为主体的情绪变化过程。这一研究结果将解释音乐的音响传达、听者的感觉认知体验以及所产生的主体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反应机制,并进一步通过了解主体是否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音乐产生情绪反应,甚至是在主体如何展现音乐情绪的过程中来体现出音乐情绪对主体发挥的重大作用。本文根据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结果,主要探讨钢琴演奏者在其演奏过程中音乐情绪的主要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

一.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偏好以及人格特征与其音乐情绪的相关性

演奏者的音乐偏好和人格特征与音乐情绪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演奏者的音乐偏好,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其具体的人格特征,而其人格特征是受到其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个人喜爱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可以间接影响其音乐偏好的产生,音乐偏好对音乐情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是一样,音乐情绪也可以对演奏者的音乐偏好和人格特征的形成有着促进的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们开始进行音乐偏好的测量,结果发现音乐的偏好性与潜在的人格特征相似。在此之后又将音乐研究类型不断扩大和补充,其研究涵盖了几十种音乐风格如西洋音乐、电子音乐、电影音乐、乡村音乐、宗教音乐以及摇滚等,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本体的角度以及跨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思考音乐情绪的表现,并使受试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划分,甚至更细致地划分不同的音乐偏好的特征与人格类型,最后的结论是音乐偏好与人格特征之间有着显著和密切的关联性,具体表现为人格特征影响音乐偏好的产生。比如,审美主体十分喜爱的音乐能够深刻地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而音乐创造者则喜爱不断变换的和富于创造力的音乐,但是具有认知需求的善于思考的人则更推崇抽象的和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每一种音乐类型都能够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绪。在研究音乐偏好对音乐情绪的心理影响因素时,首先,我们得出三方面的结论,第一,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审美主体对音乐的偏好,那么其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中对某种音乐的偏好程度就会更高。第二,审美主体更偏爱那种在音乐中所能够表达出的情绪与其自身的内在感受的情绪反应之间的差距更小的音乐作品。第三,音乐偏好与音乐情绪表现的强度之间是呈正比的关系,即审美主體对那些能够唤醒其内心强烈情绪的音乐更加偏爱。另外,有着不同人格特征的演奏者,具有不一致的音乐偏好,由此而产生的对同一种类型的音乐情绪就形成了不同的敏感性。例如,有些人对听到的任何音乐都不能产生很特别的情绪反应,但是有些人在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会在某种程度上体验情感上的满足感。因此研究发现,影响音乐情绪反应的主要心理因素还在于音乐对审美个体的吸引程度和其对音乐情绪产生的共鸣程度,而是否能够对其吸引并产生共鸣反应则受到音乐偏好程度的影响。

二.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学习经历对音乐情绪产生的影响

关于演奏者的音乐学习经历对其音乐情绪影响性的研究不是太多,而对音乐学习经历与主体的音乐认知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却有很多的关注。演奏者的音乐体验和其学习过程的结果是使主体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认知能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音乐情绪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产生来源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中,一方面是大脑皮层结构与脑区联结点二者之间的对比,结果发现,钢琴演奏学习者的手指的体感皮质区大于其他没有学习者的体感皮质区。另一方面是脑区联结点发生的变化,分析发现具有过音乐学习和训练过程的主体与未经历过音乐训练者相比,其大脑的联结点会增多。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对听觉模式进行局部分析,比如对大脑工作存储活动区域进行比较,对大脑音乐敏感区的表现以及脑半球之间的活动进行监测来发现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研究发现,音乐专业人群对音乐的最初情绪感知力的表现较强,其音乐情绪也发展得比较强烈,相对的音乐情绪的潜伏期也更长,也就是音乐专业人士较之非音乐专业人群对音乐情绪感知较为敏感。因此钢琴演奏者音乐学习的经历或者是演奏者在接受了长时期的音乐训练过程后,在其大脑皮层就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因此就会影响其在演奏中音乐情绪的表现。

三.钢琴演奏者的性别对音乐情绪产生的心理影响

心理学家们曾对与情绪表现过程中与性别有关的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发现性别的不同会表现在其拥有不同的情绪识别记忆、情绪易感性或者情绪调节等方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首先女性的情绪反应要比男性的反应更加强烈,例如,女性比男性能够更频繁或更多地体验到喜爱、悲伤或者愤怒和情绪。其次,女性在情绪识别方面体现出快速和精准的特性,这体现在女性的大脑区激活区域比起男性会更多更广。同时,在动态音乐材料的刺激下,性别也会对情绪加丁有着不同的影响和表现。例如,在对音乐情绪的相关电位研究过程中,性别不同对音乐情绪诱发产生的结果方面就有所差异。研究发现,性别不同造成的音乐情绪反应的强度以及时间有所不同,并直接反映在大脑偏侧优势和其加工策略方面的各种差异。其表现主要在于在进行音乐情绪的处理时,女性大脑的右侧与中间区域表现出优势,而男性则是大脑的前侧与左侧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对愉悦或者悲伤的音乐情绪表现中,女性的反应速度则明显快于男性,并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强度也较之男性强烈。由此可知,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性别差异对其演奏的表现以及对其在演奏者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音乐情绪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情绪反应的文化适应性

文化适应论的研究者们认为,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等能够决定演奏者个体对音乐的具体感知以及如何去理解音乐的本体意义,同时存在于文化背景中的特定的音调体系也会对音乐情绪意义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钢琴演奏者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感受到印度的拉格(Raga)音乐里所具有的音乐情绪变化,如果存在跨文化的情绪感知能够依照人类的心理生理变化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本体特征变化为存在依据的话,说明人类音乐情绪感知具有普遍的共性。但是根据学者们的实验研究,主体对其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与对其他文化音乐的感知方式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性,同时指出在音乐心理学研究范围内和与音乐相关的教育实践中应当将音乐感受的文化适应性考虑进去。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文化适应性对其音乐情绪的产生必将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演奏者应当培养自身的多元文化适应性,其结果有利于使其产生积极的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五.结语

对钢琴演奏者的音乐情绪的心理因素影响的分析和探索,更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乐情绪的存在特征。当然,演奏者个人及其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音乐情绪反应的具体体现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并全面探讨钢琴演奏者音乐情绪相关的心理机制,以便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探索与音乐情绪相关的心理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