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德育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探讨
2014-10-21范芳娟张军厂
范芳娟 张军厂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迅速扩招,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出现困难。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交流沟通现状的分析,对构建良好师生交往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师生;交往;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师生交流沟通现状
目前教育规模迅速膨胀、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高校普遍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大学师生关系与众多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其存在和发展始终是动态的,除过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受教育的主体即大学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传统师生关系相比较,虽然当前大学师生关系更趋向于民主、平等与合作,但是师生交流沟通出现困难的现象时常存在[1]。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减少,沟通交流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师生关系疏远淡漠。如何构建高校德育师生交往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大学扩招,致使师生比严重失调,导致师生关系淡漠,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够协调的外因。目前高校中,普遍实行大课堂授课,专业课由过去3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增长为60 人、90人,公共基础课则由过去的60人、90人的大班教学增至150 人以上。失调的师生比,使教师面对庞大的班级人数。教师如要仔细了解每个学生已非易事,部分教师则由于目前学校的升职考核,偏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而使其自身负担加重,没有精力与学生交流,上课时间来上课,下课各走各的,不相往来,教而不育现象普遍存在。除上课外,80%左右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课间的接触也很少,师生关系仅停留在认识、脸熟的层面,与亲密关系相差甚远。
2、师生双方有交流的欲望,但是缺少交流的技巧,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够协调的内因。高校中大部分师生还是喜欢与对方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实现人际交流、相互理解的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交流沟通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沟通技巧的缺乏。虽然目前高校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却极少,仅有个别学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能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设,不能保证每学期或每年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的交流技巧全凭自我摸索,无人引导、无章可循。
3、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逐步比例增大,高校独生子女学生的和独生子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这些现象致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出现困难。
二、新时期高校德育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探讨
师生交流沟通是搭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是促进教书育人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所有的师生平等、民主、对话、互敬互爱都要通过沟通这一客观途径来实现[2]。针对高校师生交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沟通对策,以期更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的有效、和谐沟通交流,取得高等教育的成功。
1、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合适的师生比
大学扩招,致使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扩招步伐,甚至以往的大学精英教育模式发生了扭曲和变形,变成了流水上的大众化的大规模生产。部分高校对老师的考核,偏重科研,不重视教学水平和效果的考核,许多老师又常常身兼数职,业务繁忙,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老师甚至不认识自己所带班上的学生。因此必须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构建高校德育师生交往关系的重头戏来对待,缩小上课的班级学生人数,减少老师的压力,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交往的基本条件,学校应该给以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2、开设相关的人际交流课程,培养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
针对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性、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高校能對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如教师开设人际交流课程可对等相应的专业课程工作量、或者减轻任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增加课酬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此外,还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期讲座、交流沟通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提高师生的沟通能力。
3、倡导良性的师生互动交流氛围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心理安慰和指导应该来自他们自己的老师。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不仅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3] 。其次、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在学校里是最亲近最稳固的关系。“教师在改进班级和学校环境、使之发展出更具关怀品质和更具感应性的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高度重视这种关系,在逐步提高师生比的同时,适当调整教育评价机制,给教师创造制度条件以密切师生联系,促进师生积极有效地交流沟通[4]。鼓励支持良性交流沟通,发挥好教师这条重要渠道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就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
4、建立多类型、多渠道的交流沟通方式
在师生交流中,我们提倡课堂交流沟通,鼓励课余沟通,更要重视心理沟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特殊沟通。首先不把课程教学看作一种单向的教学活动,而将它看作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场所,这个场所有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要求,教师将对沟通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引导整个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说,学生也说,教师想,学生也想,通过课堂沟通达成知识的共识。其次,鼓励课余沟通。课余沟通是课堂沟通的重要补充,由于课堂沟通的时间和内容毕竟有限,课堂上想说没有说的、课堂上没有思考成熟的、课堂已沟通但没有沟通到位的等等,都可以通过课余沟通来完成。再次,重视心理沟通。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所说的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建构的工程师。书本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师职责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更本质的职责是育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最后,开展特殊沟通。特殊沟通也可称之为专门沟通,就是针对特殊事件的特别沟通。这种事件可能是哪一个同学单独的,可能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同学与学校之间的,可能是同学与社会之间的,可能是学校或社会之间的等等,只要觉得哪一个事件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或全体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上引起较大的波动,教师就应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思考,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虑。
三、结束语
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方向和质量,构建和谐的德育师生关系现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师生间共同努力,构建以相互关爱为基本立足点,以师生的德育对话为现实途径的新型师生关系将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钟玉海. 高等教育学[M ].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廷勇.周作宇. 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J ]. 高等教育研究,2005.
[3] 伍茂国, 徐丽君《人际交流》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范芳娟(1978-),女,陕西岐山人,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
张军厂(1967-),男,陕西武功人,副书记,现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为本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