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2014-10-21习云丽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古时候魏王弓箭

一、解题导入,开门见山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叫——

生:《惊弓之鸟》(齐读)

师:在这个成语中的“之”是“的”的意思,凭你的理解,谁来说说你对其他几个字的理解?

生1:惊:我的理解应该是惊吓,惊动;

生2:弓:弓箭。(师画简笔画弓和箭,认识弓箭的各部分,包括弦。指名做做拉弓的姿势,再指名做射箭的假动作。)

生3:鸟,就是天上飞的鸟。

师补充:文中指的是一只大雁。谁能把几个字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4:害怕弓箭的鸟。

生5:被弓箭吓到的鸟。

生6:害怕弓弦声的鸟。

二、初读课文,认识人物

师: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然而,古时候却有这样一个人,只用弓不用箭就把一只大雁给射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1.指名读课文。

随机解决问题:(1)易混字正音(更羸、拉弦)(2)多音字:更

师:读了课文,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更羸。

师:文中是怎么介绍他的呢?文中有一句话,你找得到吗?

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1:更羸是魏国人。

生2:更羸是射箭能手。

生3:这件事发生在古时候的魏国。

生4: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生5: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名——你能给这个词换个近义词吗?著名:出名)

师:“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句话里(边说边划短线:有人物、有年代、有国家、有身份。你能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换换这些要素的位置?)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生1:有名的射箭能手是古时候魏国的更羸。

生2: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的更羸。

生3: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是更羸。

生4.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古时候魏国人。

师:如果用几个字来介绍更羸,你打算怎样说?

生:更羸是射箭能手。

师:你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

生:射箭的人很有本事。

师:对,是射箭的本事很大、本领很大,百發百中。这样的人就叫射箭能手。各行各业里,比较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叫作能手。比如:我在学校里,就是教学能手。我们班级也有很多能手,你能找出他们吗?

生:×××是摔跤能手。

生:×××是写字能手。

生:×××是作文能手。

生:×××是讲故事能手。

生:×××是长跑能手。

三、精读品味,理解内容

师:在古时候射箭能手很了不起,更羸能射天上飞的,也能射地上跑的,他能射静止的,更能射移动的,他的本事太大了,不但老百姓知道,就连国王魏王也知道,而且,他还经常陪同魏王到郊外打猎。这不,你们看,他们的队伍正在郊外行进(播放插图)。故事开始了。哪句话也体现出更羸的射箭技术高,是射箭能手呢?谁能找到?

生: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去打猎。

师:不对,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是更羸自己说的话。

生:我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师:是啊,不用箭就射到大雁,怎么可能呢?老师来叫三名同学读读课文,谁愿意?

生:读2~4段。

师:课文围绕着“射大雁不用弓”这件事,这部分写的是“说”(板书)。

生:读5~6段。

师:课文围绕着“射大雁不用弓”这件事,这部分写的是“做”(板书)。

生:读7~9段,课文围绕着“射大雁不用弓”这件事,这部分写的是“析”(板书)。

生:我们先来看“说”这部分,(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天下怎会有这样的怪事呢?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你们信不信?

生:不信,

师:我也不信,还有谁不信?

生:魏王。

师:哪里看出他不信?不但是信不过这个词,作者还用了两个问号,怎么读?

生:试读(第三自然段)

师:指导朗读魏王怀疑的语气。

师:当魏王怀疑更羸的技术时,他用行动告诉了魏王:更羸怎么做的?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

生:6个。

师: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两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生:自读,思考。

师:讨论订正: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后加字。)

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生:读。

师:这时的魏王是大吃一惊,这个惊和惊弓之鸟的惊一样吗?

生:前一个是奇怪、惊讶,后一个是害怕、惊吓。

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最后1个自然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生:生读第九自然段。

师:群就是同伴,失就是离开,孤单失群就是离开同伴。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

师: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心里害怕。

生: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生: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生: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生:练习用句式说话。(联系前面的观察,理清各种因果关系)

师:大雁慢慢地飞是因为——

生:因为它受过箭伤,所以它飞得慢。

师:边飞边鸣是因为——

生:它受过箭伤。

师:课文中说它叫得惨,是因为——

生: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师:同学们看,飞得慢是更赢看出来的,叫得惨是他听出来的。这说明他看得仔细,听得很认真。更羸是射箭能手,这回谁谈谈

体会?

生A:更赢不但能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而且马上作出用弦声吓它的决定。

生B:更赢不但知道它是惊弓之鸟,而且马上想出吓它的办法。

生C:更赢不但善于分析,而且能果断作出决定。

师:说得好!我们来看:这“飛……,叫……”是更赢观察出来的。通过观察作出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也是我们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遇事要善于观察、学会推理分析、判断。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它讲的是一只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的人。

请你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

如:自从被车撞后,他现在一看见车就成了惊弓之鸟。

你能说一两句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我们看看课文是按什么思路叙述的。

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了更羸说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再写更羸果然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最后写了更羸不用箭让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作者简介:习云丽,女,1972年11月,本科毕业,主研小学语文教育与教学。就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第二小学。

?誗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古时候魏王弓箭
惊弓之鸟
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三人成虎
眼力考验之找不同
古时候的记数方法
弓箭风波
如何看待谎言
背道而驰
弓箭告急!请求支援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