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历史考察
2014-10-21张红晓
摘 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主要是通过思想斗争来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挑战的智慧和经验主要表现在对内和对外的各项工作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以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新式武器”,以大力提升综合国力作为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物质基础,以“树形象”、“传文明”、“举旗帜”作为新世纪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 领导意识形态领域 经验 斗争
作者简介:张红晓,河南警察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安学。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43-0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表现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革命时期,通过思想教育对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改造
红军建立之初,成分复杂,思想混乱,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旧军队的作风在工农红军中影响很深,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成为军队思想的主要矛盾。为了纠正红军党内及部队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工农红军党组织的先锋队性质,毛泽东同志提出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以必要的制度和政策的纠正方法,加强了对工农红军的建军宗旨和任务教育。尤其是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的组织机制改革,并进行了思想作风和纪律的整顿,确保了红军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
(二)抗日战争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在思想文化战线方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围绕着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取得这个革命胜利是靠国民党、还是靠共产党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斗争。在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许多重要社论和文章,阐述了共产主义与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论证了只有共产主义最适合中国的国情,批判了蒋介石、叶青等鼓吹的伪三民主义,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
当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回答“中国何处去”这个问题和反驳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文化上的攻击,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同志深刻地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的基本形势,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揭露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图谋,并告诫全党干部,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努力争取和平,同时也必须对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内战的计划有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方针,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努力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挑战的智慧和经验主要表现在对内和对外的各项工作中,概括如下:
(一)独立自信,在坚持自己意识形态目标的同时,注重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灵活性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对外意识形态斗争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为标志和以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为具体内容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坚强支柱。从新中国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凭着这种自信,在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时,既敢于向苏联学习,又敢于同它的错误路线论战甚至决裂;既认为“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要丢掉幻想,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并把“帝国主义自己制造出来的紧张局势”转变成教育人民、动员人民和团结人民的反面教材,又能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斗争中灵活应对,利用美国来对付苏联修正主义、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咄咄逼人的扩张政策。这种双管齐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策略,使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掌握了当时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主动权,显示了让人折服的、高超的中国智慧。
(二)以我为主,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注重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主动性
以我为主,就是要求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采取主动,把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工作作为国家“公关”工具,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这一时期,国际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处于严重对立之中,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中国受到了美国的严重敌视,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将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主義的原则出发,对美国的军事和意识形态双重挑衅进行了坚决反击。中国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出兵朝鲜,这在世界人民看来,中国出兵朝鲜是中国信守承诺不得不为的正义行为,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这种舆论先行的意识形态斗争策略,造成了美国在在国际舆论面前的被动局面,也把中国外交和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推上了世界瞩目的高级擂台。通过朝鲜战争,中国取得了军事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双重胜利。
(三)团结多数,在捍卫意识形态纯洁性和真理性的同时,注重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针对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状况,中国共产党一开局就运用中国的传统智慧——“求同存异”来分化敌人,团结多数。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同志说:“我们信仰共产主义,但不需要每时每刻都表明我们的信仰,完全没有必要非要别人和我们信仰一样,除了意识形态,我们还有许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和目标。”周恩来通过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和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仅证明和捍卫了自己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而且成功地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赞扬,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和表现自己的舞台。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对世界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个科学判断,并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工作重心的转变,我党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
(一)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新式武器”
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邓小平认为,要创造和争取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必须反复宣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是和平的积极拥护者和倡导者。为了应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坚持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坚决反对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污染”,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各种学说和倾向,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从外国引进的东西进行分析鉴别,反对那种不加区分的乱引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有力武器。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综合国力,作为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物质基础
随着冷战的结束,敌对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缘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我党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建设是中国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因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路线。经过改革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2011年GDP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科学文化教育国防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应对敌对意识形态的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树形象”、“传文明”、“举旗帜”,以此作为新世纪应对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基本方式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党面临敌对意识形态挑战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挑战的新的策略。
首先,要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全球化的视域全面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国际形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其次,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整体而言,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输出和传播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国际文化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与我国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尚未建成。为此,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向世界人民输出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这是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挑战的良好方式。
再次,要在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挑战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鲜明地举起了代表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动员和鼓舞人民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在应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挑战中,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在与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站稳立场,理直气壮,取得胜利。
注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頁.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