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樟不江西

2014-10-21刘华

森林与人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安福古樟樟树

刘华

北河香樟林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境内,保存有全国少见的香樟群落风景林,主要分布在潦河北支北河中下游宝峰镇小湾水库-仁首镇茂埠村黄家洲一线,绵延40多公里,面积173.33多公顷,樟树多达3万多棵,平均树龄在百年以上。

北河香樟林集中面积较大有3大区域。一是宝峰镇宋坊洲樟树群落。1977年,为建造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从此采伐樟木56立方米,现有樟树163株。二是宝峰镇太平洲樟树群落,现有樟树108株。三是仁首镇赵家洲樟树群落,现有樟树280多株,面积最大,数量最多。

专家评价北河香樟林:古樟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生长之旺盛、整体树龄之高、保护之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是我国典型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护岸林、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繁衍地和优质樟树种质资源基因库。摄影/刘新宇

江西省安福县遍植团团簇簇的翠绿,自诩为“无樟不村”。其实,巡视整个江西,将此说放大,也毫不为过。无论深山、丘陵,还是盆地、平畴,樟树随处可见,或者茂密成林,或者三两结伴,也有特立独行的。在山冈,在溪边,在村口,那亭亭如盖的绿就是樟树了,那最浓郁的绿就是樟树了。

樟树也是最亲近人的树。它可以用它巨大的树冠,荫护一座村庄,像老母鸡温暖的羽翼。它可以用它壮硕的躯干,把一个宗族的繁衍刻录于年轮,像一位高寿的亲历者。当然,它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平易的亲切。日日站在村前的古井边,眺望季节的来路,哪怕自己已经老态龙钟。或者,一棵棵厮守着百年的诺言,枝叶相挽,根系相连,环绕村庄或落户村中,就为了让耕牛有个反刍生活的去处,让柴草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我在某处村边的古樟下,听当地朋友介绍说,他曾带来一个班的小学生,试验那巨大的树洞到底有多大,结果它把四五十个孩子全都藏起来了。虽然内心腐朽蚀空,它的枝叶风华依然。

尽管樟树是广布长江以南的常绿乔木,喜好丘陵、平原的酸性土壤,但是,它与江西古村的亲密关系,想来,不会仅仅出于大自然恩赐的渊源,一定有着精神上的勾连。

考察民间禁忌,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禁忌的形成,要么与事物谐音的意义不祥有关,要么与事物的某些特性有关。比如庭植的诸多禁忌中,北方许多地方忌栽桑、桃,因与“丧”、“逃”谐音,忌栽柳、楝,因柳不结子而楝为苦果。凭此,我禁不住自己的主观臆想:在“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的古代江西,村庄对樟树的钟情,是不是也寄托着“文章铺路”、“文章立身”那蓬蓬勃勃的人生理想?据说,在安福,明朝状元、宰相彭时的父亲就认为樟树纹理成章,暗合“文章”之兆,故在彭时赶考前,特意栽下一片樟林,希望儿子夺魁,果然天遂人愿。接着,彭时在走马上任前,也亲手种植了几棵樟树,以自勉明志。

靖安的仁首雷家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一栋高耸的碉楼氏建筑,甚是引人注目。该楼名保家楼,建于明万历年间,4层、砖木结构的楼高20米。底层高4米,无门无窗。第二层仅两道门,须用楼梯才能上去。第三层6扇窗,东西向各一个,南北向各两个。第四层共开8扇窗,每面墙两个。窗子呈八字形状,里大外小。保家楼进可攻退可守,墙壁用大砖砌成,厚而结实,枪打不穿,炮轰不坏。其了望敌情、御寇保家的功能,显而易见。如果说,保家楼卫护着谁家的庭院,那么,遍植于村子周围的樟树,大约在庇佑着整个宗族。不觉间,它们也寿高数百年。是的,村中老人便称这些樟树是镇村之树。

可惜的是,村庄并没有给我更多如此这般的说法,在古代诗文的经典里也少有樟树的踪影,尽管历代江西文学大家璨若群星。树木的形象只有被文人赋予了某种品格,成为寄托着文人精神的象征物,才可以进入诗词歌赋中的,比如最常见的松柏、桃李、梅竹。既然如此,凡俗的樟树被诗文所冷落,也就不委屈了。

不过,也有例外。婺源县虹关村有棵古樟,“栽培远自南宋前”,树龄在800岁以上,一时倒是惹得“休黟祁歙盛名传”,“几多词客增诗意”。民国间,一村民曾汇集古人咏樟诗词文章50多题,编成《古樟吟集》刊行。一书专记一树,似乎少见。其中有诗赞曰:“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这“村外又村”的比喻,真是樟树“下根磅礴达九州,上枝搖荡凌云烟”的绝妙写照。

故而,我们尽可以把它视为宗族繁茂的寓言。据说安福全县共有樟树10万多棵,拥有百亩以上天然樟树林的自然村就有10多个,还有成片的樟洲、樟园、樟山。其中,树龄在400年以上的古树有八九千棵,1000年以上的有200多棵,甚至还有3棵汉樟,人称树龄在2000年左右。大约只有被村庄敬为风水林、风水树,它们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生命奇迹。

岁月把那些抗霜傲雪、四季常青的古樟雕琢得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相伴而生的两棵树,日久生情,枝叶交织,融为一体,成了恩爱百年的“夫妻樟”。躯干匍匐于地,如卧龙伏地、昂首待飞的古樟,被称作了“蟠龙樟”。依据树的形象特征,许多的古樟有了生动的名字,如将军樟、寿星樟、母子樟、秀才樟,等等。严田镇的王家堂古樟,就是“汉樟”之一,人称古樟王。其主干周长20余米,高近30米,树荫覆地3亩多,8股枝杈组成的树冠,犹如8条巨龙凌空飞舞,人们称之为“八股樟”。尽管根部已有腐洞,枝杈也曾遭受雷殛,却依然枝繁叶茂。该镇另有一棵汉樟,因5根枝杈如巨手伸向天空,被命名为“魁手樟”。

安福人爱樟,也敬樟。相传当代著名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在赴清华大学求学时,其父曾带他到蟠龙樟下拜樟铭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誓不还。后来,王造时在美国获博士学位,蟠龙樟因此被族人誉为“博士樟”。

为了表达对树的崇拜之情,安福乡村索性通过民间故事把樟树神化了,我便读过好几篇此类题材的民间故事。其中一篇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位皇帝为建宫殿,派钦差来安福砍伐大樟树。钦差带人在大山里找到一棵巨樟,30个锯匠手牵手也无法合抱,从树上惊飞起来的白鹭能遮天蔽日。钦差限令锯匠3天之内锯倒此树,否则以杀头论罪。但是,锯匠们徒劳无功,锯也好,砍也罢,刚锯开的口子马上就会愈合。直到第三天,人们看到有位身着白纱裙的女子飘然而落,才知道这是一棵神樟。正当钦差率兵丁欲将锯匠押去杀头时,神樟为救他们轰然倒下。后来,那樟树被扎成木排顺河而下,行至宽阔的江面,随着木排沉没,钦差及兵丁全成了鱼鳖。获救的锯匠回家后,纷纷去求观音菩萨超度樟树夫人,并筹钱去山里为樟树夫人建庙。可是,到了山里,只见那棵大樟树亭亭如盖,树上白鹭翩翩。原来观音菩萨已经施法让它复生了。锯匠们还是在树边建了一座小庙,叫更生夫人庙。从此,安福人都喜欢在村前屋后栽樟树,祈求更生夫人保佑地方人畜平安。

这个故事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樟树是母性的,是生机勃发的象征。是的,它历百世而不衰,遭万劫能再生,这不正是风水学说所苦心经营的生气吗?

樟树根系发达,根基茁壮,多像一部族谱所炫耀的家道。樟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多像一座祠堂所寄寓的祈愿。樟树四季常青,百年不老,几乎就是宗族观念、生命意识的核心要义了。

还有什么树,能够替代樟树,成为民间理想的精神对应物呢?

塘登村:家训护樟

塘登村位于吉安市泰和县苏溪镇梅乌江畔的洲地上。洲上古樟林湿地面积17.33 公顷,古樟1000 多棵,绿荫蔽日。屋前庄后绿团簇锦,四周稻田一望无垠。

塘登人代代相传的《塘登家训九则》,从“孝父母、友兄弟”到“训子孙”再到“护洲林”,共有九则,其中第九则“护洲林”的内容是:“唐溪肇基,子嗣颇盛,繁衍一村,皆由仙洲。洲上寸土,众家所有。天赐樟树,护佑风水。凡我子孙,务宜千人一心,护洲护林。”塘登人宁愿到十几里路外的深山砍柴作薪,也谨遵祖训不砍一棵樟树。

摄影/李爱民

猜你喜欢

安福古樟樟树
香樟树
廖安福:业务“排头兵” 人社“知识通”
安福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安福寺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安福屋的闯入者
“天下第一樟”
古樟
千年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