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先股制度在我国应用初探

2014-10-21李荣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应用初探模式商业银行

摘 要 随着优先股制度在我国的推广出台,优先股制度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主要制度,也为我国的金融投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与此同时,经过对优先股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最适合优先股制度推广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应用优先股制度的方法,进行优先股制度在我国应用的可行路径分析。

关键词 优先股制度 应用初探 商业银行 模式

作者简介:李荣,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043-02

2013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关于优先股的试点要求,并对优先股的试点工作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规定之中,具体的指出了优先股工作之中,股东应当承担的义务和可以享受的权利,并对优先股工作之中的具体政策进行了具体的布置,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就表明了我国的优先股制度已经逐步的进入了实际的运行过程之中。但是,在优先股制度引入中国金融行业的初期,为了充分的保证金融行业的有效运行,可以在优先股制度引进的初期,优先的从我国的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充分的利用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盈利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吸取优先股制度的优越特点,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

一、利用发行优先股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在商业银行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银行内部的资本充足率状况(所谓资本充足率,指的就是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之中,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金的总数值以及商业银行所具有的风险资产的数值的总数),通过对银行内部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将银行内部的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对商业银行可能会得到的损失数额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能够设置好内部的资本充足率,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之中,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的各种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也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发展。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财政管理部门对于我国各个金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有了明确的管理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处于正确的发展轨迹,抵御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例如,在2012年,我国的银行监督委员会就颁布了相应的《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在该管理规定之中,就具体的指出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管理过程之中要做的具体规范事宜)。

在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下,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在2013年年底基本上达到了相应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都高于百分之七点五的要求),但是,其资本充足率只是刚刚超过了相应的底线要求,并没有达到要求的正常数值,这就表明,为了满足各个商业银行的具体的资本充足率的需求,就需要各个商业银行在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对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行思考。

在我国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运行下,我国国内的各个商业银行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之中,所使用的融资渠道的方式相对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融资所采用的方式只是通过配股、利润留存等方法,这就导致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之中,很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总数额在近几年来飞速增长,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给我国的股票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发型的股票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与此同时,使用普通股票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活动,所带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也很大。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有效的解决普通股筹集资金方面的劣势和压力,就需要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之中,充分的采用优先股的发行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补充我国各个商业银行的资金融合渠道,促进我国各个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足率。

二、寻找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适宜途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事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推陈出新,找寻出适合我国的企业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模式。具体的来说,在进行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个经济时代的具体特征,并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股权模式的转变过程之中,充分将优先股的控股方式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济模式结合在一起,并将优先股的控股方式有效的替代进我国的商业银行体制之中去,打破传统的经济体制的烙印,促进优先股制度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推广。

目前,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金融改革,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来进行对优先股的推广工作,在该公司内部,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都占据了大多数的股份结构。在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为了有效的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保证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于我国的各个商业领域的控制力,就需要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重视到我国的国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的重视到激发市场的活力。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我国的优先股的改革过程之中,充分的将我国的国有股转化成为相应的优选股,在保证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保证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能够具有着足够的融资路径,保证我国的商业银行具备生机与活力。

从西方发达国家采用优先股的控制方案来看,在进行商业银行的控制管理过程之中,将资本因素和市场因素适当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就需要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安全管理过程之中,充分的保证我国的商业银行处于正确的管理范围之内。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优先股改革方案的引进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优先股的控制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利益。一般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具备着庞大的规模和巨额的资金。但是,具体的分配到每一份股权之中去,所产生的利润的数额也是相对比较有限的。與此同时,使用了优先股的管理制度之后,原先是普通股的股权住转换成为了优先股之后,就必须优先的保证优先股的资金数额的收益,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的获取,也有利于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经济上的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即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多的行政因素的干预影响到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的发展运行,又可以有效的保证我国的政府部门具备着对商业银行的足够的控制力。与此同时,随着优先股制度的逐步完善,也会对进行优先股持有的客户提出更多的要求,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适宜模式

当采用优先股制度的商业银行进行利润分配的过程之中,如果出现了当年的商业银行的利润不足,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向相应的优先股的控股股东发放相应的利润资金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优先股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模式是进行利润累计的累计优先股控股方式,另一种是不进行利润累计的不累计优先股控股方式)。具体的来说,累积优先股的控股方式指的是在进行利润分配的过程之中,如果在第一年所产生的利润的数额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不能够在当年就把优先股的利润分配给股东,就将这一部分累计进入下一年的利润分配过程之中,并在盈利数足够的年份将所有的利润的拖欠的数额补充完毕,这就是累计的控股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运行之下,只有当所有股东的利润都分配完毕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部分的分红工作,否则将不能够进行利润的分配工作。

在进行优先股的分配的过程之中,如果在进行优先股的利润的分配过程之中,优先股的控股人员能否在进行利润分配的过程之中,和相应的普通股的股东一起进行对股票的分红工作,也可以将优先股的控制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参与进控股的参与控股控股模式,一种是不能够参与进控股的非参与控股的控模式。一般情况下,参与分配的优先股控股模式可以参与进剩余利润的分配工作,而非参与分配的优先股控股模式,这些优先股的控股的股东在进行利润分配的过程之中,就不能够和普通股的控股人员仪器进行剩余利润的分配工作了。

在我国的优先股的控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要将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有效的转化成为优先股资源,并按照刚刚颁布的相应的指导意见之中的具体规定进行利润的分配工作。在进行具体的优先股的控股方式的选择的过程之中,要根据相应的选择的经营方式的具体情况,进行对优先股的适宜模式的选择。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出现了经营不善的情况,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先不进行对有限进行利润支配的方式,并按照相应的盈利方式,累积到下一年进行支配,在这样的优先股的支配方式之下,就可以充分照顾好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东和优先股股东的利益,并有效的保证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运行的过程之中,保证一个较好的盈利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优先股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推行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组成方式,优先股制度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通过对优先股制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为我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优先股制度在上世纪九十年在我国已经有了形成的雏形,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并未有针对优先股制度成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优先股制度在我国的金融市场的推广并不是很顺利。但是,随着我国国务院颁布的针对优先股制度的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试图建立一套完善的优先股管理制度,并从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试点,开展关于优先股制度的初步试探研究,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优先股制度将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丁楹.从美国优先股制度发展历程看中国转轨时期优先股制度的建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5).

[2]周宗安,李廣智.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3(3).

[3]杨松,张永亮. 国有银行股权减持法律问题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4).

[4]陈远.优先股的中国实践初探.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3(3).

[5]周济民.浅析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江西社会科学. 2012(2).

[6]霍焰,李勇.浅谈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高校社科情报. 2014(2.).

[7]颜玲,李利权.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利弊分析与对策.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3).

[8]杨红,王培瑛.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分析.社科纵横. 2014(1.).

[9]尹世昌.加入世贸组织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0]李紫藩,张耀武.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困难的因素分析与改革取向.理论观察. 2013(5).

猜你喜欢

应用初探模式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初探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