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样化的中职英语活动教学
2014-10-21王淑云
王淑云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主要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使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中职毕业生以后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中职英语课堂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首选课堂,同时如何构建优秀的多样化英语课堂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就自己经验向广大教师展示一些可实施的教学方法,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职英语活动教学内涵
英语活动教学就是教师把英语知识以一种“活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英语的乐趣,激发学习英语的欲望,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无非就是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跟着读,在英语基础差的中职课堂中更是如此,这种教学模式渐渐地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至于很多学生上英语课就睡觉、走神,英语课也成为中职教师最难上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不再拿着英语课本从头讲到尾,而是将英语课堂时而构建成英语对话,时而构建成英语朗诵,时而构建成英语电影欣赏的有趣课堂,让学生怀着轻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英语,这样不但会讓中职学生重新点燃学习英语的激情,更会让它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会再出现厌倦英语课堂的现象。
二、中职英语活动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则会导致课堂的混乱,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的盲目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整理归纳出来,以便上课时进行灵活运用及安排。比如学习病人和医生的对话这节课时:
掌握单词:doctor(医生),health(健康),toothache(牙痛),headache(头痛),stomachache(胃痛),temperature(发烧),patient(病人),hospital(医院)
掌握语句: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身体有什么不适吗?)
Dont worry,you will be better soon (不要担心,身体很快就会好的)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你多久感觉这样了)
I cough a lot(我咳嗽的厉害)
2.导入课堂活动
在刚上课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这是导入本节课知识点的最好时机,可以用一个英语小故事或者一首英语歌曲或一个简短的英语对话,比如在学习医生和病人这节课时,最好的课堂开始就是以一个小对话开始这节课,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主要英语句子和单词用大屏幕展示出来,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练习口语对话,比如:
A:Good morning,doctor.
B:Good morning,whats wrong with you?
A:I dont feel well,I coughed last night and my nose is running.
B:Have you take your temperature?
A:Thank you doctor,good bye.
B:Bye.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观察学生的对话情况,把握好对话的时间,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参与他们的讨论,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英语学习其实很有趣,并不像以前那样乏味。
3.总结课堂活动
在课堂活动进行完之后进入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那就是对课堂活动的总结,教师首先要询问全班同学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不理解的单词、语句,然后和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对于学生不能完整讨论出答案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将这些问题仔细讲解,甚至多讲几遍,争取让全班同学理解清楚,最后再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整理,以便使学生课后更好地复习。
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些都为英语活动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英语活动课堂与以往的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只有让学生学会开口讲英语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才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点理解更快,记忆得更牢固,同时英语综合成绩也会有提高,对中职学生以后的专业技术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作用。
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特点,英语活动教学是完全适合这类学生学习英语需求的,不要再像以往一样强迫中职学生按照常规课来学习,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前认真备课,课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讲英语,课后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英语综合能力有帮助的活动,比如:英语文化角、英语朗诵等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创建多样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只要教师不断积累活动教学经验,相信英语活动教学一定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吴美娟.浅谈为就业服务的中职英语教学政策.素质教育,2012(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