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寓于古典传统之中

2014-10-21叶青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提琴古典传统

叶青

【摘要】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他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共创作130余部作品),内容几乎涵括了音乐艺术的全部体裁形式。室内乐是普罗科菲耶夫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他的室内乐作品较多地体现其“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其中奏鸣曲又是他钟爱的体裁之一,他曾经说过“我想要的没有比奏鸣曲的形式更好更简单或者更完整的了,奏鸣曲包括我思想发挥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奏鸣套曲形式,音乐语言简练诙谐,结构严谨清晰,旋律悠长,情感丰富。

【关键词】古典;传统;小提琴

普罗科菲耶夫共创作了两首小提琴奏鸣曲,这两首作品都是题献给好友奥伊斯特拉赫的。两部作品均是20世纪小提琴奏鸣曲中的代表作,也是他最独特的室内器乐作品之列,两首作品都产生于普罗科菲耶夫的全盛时期(即1933~1953年),在这一时期,作曲家从纽约回到祖国俄罗斯,从此创作灵感一发不可收,创作了为数众多的杰作。《f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80)作于1938~1946年间,现已成为演奏家们青睐的作品之一。《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0p.94)则是普罗科菲耶夫接受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的意见,改编自1943年所作的长笛奏鸣曲。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由四个乐章构成,作品内容丰富,在古典结构中展现出俄罗斯民族因素和作曲家独特的抒情性,各乐章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第一乐章在结构上是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式。乐曲没有引子,主部主题直接由小提琴奏出,属到主的上行四度再通过三连重复、级进制造一种绵延不绝的抒情效果,显得轻盈而富有旋律性,明快而洋溢着民族风格(见谱例1),紧接着主题在C大调上进行反复,如对话般婉转而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呈示部的内部结构中,没有常规化的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这一古典时期奏鸣曲式常有的形式,而是分别用一个规模短小的发展代替。主部的展开经过不断级进和转调,引出了副部主题。副部旋律优美,由符点节奏不断推进乐曲发展,节奏清晰的尖锐性(见谱例2)。简洁跳跃的小展开部为乐曲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主题注入了新的风格,在这里既没有复杂的复调交织,也没有多调性的尖锐音响。由于该作品在和声调性方面并未明确体现主调性属和声结构,因此不具备“属准备”,在此笔者理解为补连。再现部遵守严格的古典主义手法,乐曲再现部中分别对主、副部主题进行了再现,再现后也各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开,此阶段的发展手法以及效果不同于呈示部、展开部的发展,使得本曲的每段展开均不相同,各具新意。

这部奏鸣曲既是普罗科菲耶夫古典特征美学思想的典型体现,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对旋律抒情性强烈追求的集中代表:

首先,这首作品在古典结构的基础上体现个性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笔者认为与和声的运用密切相关:在纵向的和声结构方面,作曲家在运用传统的三度和弦的基础上,进一步三度叠置,形成了九和弦、十一和弦及十三和弦等,此外,复合和弦、变音和弦、和弦外音(和弦斑点)、附加音和弦等都在加以运用。在和声的横向进行上,不但打破了传统和声的S--D--T的功能模式,且增四度、减五度等不和谐音程不断出现并随之解决,为乐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此外,使用了极富个性的频繁的转调、离调、远关系调(和弦),扩大了调式范围,显得新颖而丰富。

其次,这部作品对于力度没有过多的要求,较多通过节奏及节奏型表现音乐风格。三连音和符点是这部作品中重要的节奏型,用来塑造音乐的律动和重音的在分布,使得音乐织体更有弹性。

这部作品独特的抒情线条,古怪的经过句音型,以及特殊的调式和声,都显示着此首奏鸣曲的独特之处。这些特点的精确体现为钢琴和小提琴的演绎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钢琴演奏的要求进行论述。

正如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所说, “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

作为钢琴演奏部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触键技巧和对音色、力度的把握。这一时期对于音色的要求与古典时期有所不同,在古典时期,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追求音色的饱满和颗粒型,清晰度和透明度;贝多芬又突出了力度和速度对乐曲的影响。而浪漫主义以后,随着键盘音乐层次和音色的不断丰富,对钢琴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抒情性、歌唱性的连奏和亲切短促的断奏成为触键追求的主要音色。

正如前文所说,普罗柯菲耶夫的这部作品对节奏的把握要求很严格,那我们如何弹好富有弹性的断奏,如何弹清楚密集的经过句?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平时演奏中有所把握。或许可以我们可以借鉴普朗克对普罗柯菲耶夫鋼琴技巧的一段描述“他弹出来的断音极为美妙,手指离键盘不高,手腕极为果断利落。他很少高举双手猛击琴键,他有一股钢铁般的紧张,所以即使是他的手指与琴键同高,也能弹出具有惊人的力道与张力的声响,此外他的速度从来不变,一次都没有”。

此外,钢琴与小提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速度和节奏的把握方面。整体来说,室内乐的作品追求音乐的多层次,钢琴和小提琴的关系是随着乐曲的要求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主与次、浓与淡、明与暗……因此要注重互相配合,既要对比强烈,又要和谐统一。这部作品中对节奏的把握是演奏的难点,而与小提琴的配合的同时注意节奏更对钢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合作过程中,钢琴伴奏要培养对分句、音色层次以及速度的敏感度。协调小提琴正确地划分好乐句,配合其弓法自然地呼吸,是钢琴伴奏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的调控,这里并非指铺面明显标记的强弱快慢,而是并未明确指出,推动音乐发展和起伏的微妙变化,这就要求小提琴和钢琴在平时的配合中协调一致,积累经验。

结语:笔者认为,作品的风格复杂而多变是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重要的特征之一,其中既会有古典音乐的影子,也会有复调的色彩;既有浪漫主义的旋律,又有现代派的手法。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便是如此,在天马行空的创作中,不刻意追求形式创新,而又不乏个性因素,是其作品的显著特点。

就这部作品而言,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自由发挥作品的旋律性和抒情性,似乎并没有受到创作路线和当时战争环境的影响。与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就显得背道而驰,较多地沿袭了古典时期的创作风格,直率简洁,不经意间流露出幽默与机智。如果说第一小提琴奏呜曲较多地展现了当时战争的场面,这部作品则像山野乡间般的平静欢快。

普罗科菲耶夫曾在《自传》中把指导自己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归结为五条路线:第一条是“古典”的路线,即与古典时期甚至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有机联系;第二条是“创新”的路线,以寻求自己的和声语言方式,探索一种能够表达强烈情感的音乐语言;第三条是“托卡塔”或者称为“运动”的路线,在这里,节奏的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四条是“抒情”的路线;第五条“怪诞”的路线,包括谐谑、嬉戏的成分。

从普罗科菲耶夫对自己的归纳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美学追求,同时,他的个性也通过这些途径充分表现,正因为如此,这五条创作路线成了理解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关键因素。其中,显然“古典”和“创新”是最主要的方面,二者常常同时表现在作品当中,于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个性”在“古典”的形式与美学追求中自由发挥,尤其表现了作曲家的美学追求。在此基础上,“抒情”、“托卡塔”、“怪诞”也共同塑造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

在这首奏鸣曲中,这些风格都有明显的体现,“古典”风格方面,整个乐曲的四个乐章都有很明显的曲式结构,总体来说调性也是非常明确的,这与20世纪作品普遍追求淡化调性明显不同。“创新”方面则主要体现在旋律语言的运用方面,悠扬的跳进和三连音配合节奏型一起构成舞蹈般的简洁而新颖的旋律。

这首小提琴奏鸣曲是该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佳作,涅斯耶夫说它是“普罗科菲耶夫战时最光彩而祥和的作品”。米雅斯科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听过普罗科菲耶夫的新小提琴奏鸣曲,整个不愧是一部天才之作。”

猜你喜欢

小提琴古典传统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少年力斗传统
Pear Concert
清明节的传统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