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人台”笛子音乐风格把握之我见

2014-10-21阚鹏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笛子

阚鹏

【摘要】“二人台”音乐是源于民间、扎根泥土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山西、内蒙古和河北张家口一带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音乐素材被改编创作为笛曲,风靡至今,广为流传。诸多优秀的“二人台”笛曲引领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笛坛。文章就“二人台”笛曲的风格把握及演奏技法需要注意的几点加以补充,以便更加准确地演奏与表达作品。

【关键词】笛子;二人台;笛曲;风格把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化育华夏民族历数千年,各民族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独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音乐亦是如此。毋庸置疑,笛乐文化的地域性构成笛乐文化的重要属性,其演奏风格别具特色,绚丽多彩。按地域划分大致分为两大类,为南、北方风格。南曲主要以昆曲与江南丝竹风格为主,音色甜润,委婉清秀,意趣古雅,含蓄隽永;北曲主要以二人台及梆子戏风格为主,高亢明亮,荡气回肠,朴实无华,大气洒脱。中国笛乐文化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显著的人文环境中相应衍生、孕育发展的。

一、笛子

笛子,也称竹笛,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笛、骨哨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多年之久。“在新时期的初期,居住在东方土地上的先民们已经具有相当高的音乐才能,他們在为生存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经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上、在音乐文化的创造上显示出了东方文明的曙光”(李岚清语)。史书中记载最早的贴膜笛子是唐朝的刘星制作的七星管,到宋元以后戏曲盛行,竹笛成了戏曲伴奏的主要乐器,伴奏梆子戏的称为“梆笛”,伴奏昆曲的称为“曲笛”,这种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二、二人台

“二人台”是流传于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戏曲剧种,其原始曲调为当地的民歌,通俗易懂,唱腔别有风味。急板高亢、粗犷豪放;慢板委婉、绵厚苍凉,主要伴奏乐器为四胡、笛子、扬琴等。作为中国北方笛乐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笛坛名家辈出,随后即涌现出大量的以“二人台”音乐风格为依据所创作的优秀笛曲。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冯子存老前辈的《喜相逢》《五梆子》《万年红》《柳摇金》《放风筝》《黄莺亮翅》等,七八十年代李镇老师的《大青上下》《走西口》等,2003年作曲家景建树老师创作的笛子协奏曲《三节》等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诸多优秀的“二人台”笛曲引领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笛坛。

三.风格把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人台”笛曲盛行、经久不衰,为广大习笛者及演奏家们所喜爱,在众多音乐会中成为必演曲目,也在很多比赛中成为规定曲目。虽说北曲出手“吐、滑、垛、花”,然而,真正想要规范地把握好“二人台”笛曲的演奏风格,没有正确、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和广泛听取、吸收二人台戏曲剧目中的“养分”,光靠练习单纯的“吐、滑、垛、花”音的技巧是完全不够的。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笛子四大基本功即气、指、舌、唇。在很多的教科书及教学资料中都有全面的讲解与介绍,在此不必多说。下面就以训练基本功结合演奏二人台风格的笛曲所需的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几点加以补充。

1.“气”

顾名思义为气息,呼吸。笛子为吹管乐,气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谓“气通百通”。除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外,还要加强气息控制训练,如声音的“弱”控制,很多习笛者误以为“二人台”作品粗犷、豪放就追求声音的力度而忽略了弱奏,在演奏时一味强奏,没有了弱奏的对比,也就失去了声音的张力,音乐的线条以及乐曲情绪的表达则无从而谈。任何音乐作品都有弱奏控制的一面,对于笛子演奏来说,声音要做到强而不噪、不高,弱而不虚、不低。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气息控制。

“气震音”,又叫“气颤音”、“腹震音”,依靠腹部控制气息有规律的快慢呼气颤动,从而达到有规律的音高变化,如弦乐的揉弦,幅度有大、小、快、慢之分。在演奏中根据乐曲的实际要求来演奏。如著名笛子演奏家李镇老师的《大青山下》,快板乐段的二分音符和全音符部分运用了有规律的大气颤音,每拍两次,与四胡演奏的“上下抹音”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得二人台的音乐语言形象更加鲜明。

2.“指”

指即是手指,即器乐演奏的“执行者”。在二人台笛曲中,练习手指类技巧大都以“滑音、垛音”为主,从而忽视了手指力度的练习。由于初学者在习笛时为了避免手指紧张、僵硬,不会去过多要求手指的力度,而是一味地要求放松,在初次接触二人台风格的笛曲时“赠音”绵软无力,在演奏连续快速音符时模糊不清,缺乏连续音符的“颗粒性”。建议在演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重视手指的力度练习。在手指放松的基础上,做手指开孔,然后给予一定的力度快速、果断按孔。一开始为每根手指训练,而后三根手指,最后做到能熟练掌握“历音”。也可在不吹奏的情况下做按孔练习,会听到“嘣嘣”的有音准的管壁发出的响声。这样一来,手指力度有了,音符的“颗粒性”增强,“赠音”也果断有力,更为体现了二人台笛曲的“力度美”,在表达作品时就更加完善了。

3“舌”

舌指舌头。在笛子演奏中, “口舌类”技巧尤其重要。如吐音、花舌等,“二人台”的表现手法又以“吐、滑、垛、花”为主,所以训练“口舌类“技巧对演奏“二人台”笛曲非常关键。吐音分为单吐“T”、双吐“TK'和三吐“TTK”。单吐相对简单舌头发“吐”字,双吐舌头发“吐库”,三吐为“吐吐库”。掌握方法后加以数日练习便会熟悉。真正的难度在于掌握吐音的力度和吐音各音区的音色控制。“吐”为舌尖发力位置靠前则力度大,“库”为口腔后面发力位置相对靠后则力度小,在演奏双吐“TKTK”时就会出现吐音力度不均匀,与此同时音准上会出现一高一低的现象。在练习过程中怎样才能避免此类问题呢?其一,慢练同一个音,听“吐”与“库”的力度、音准比较;其二,借用西洋乐器长笛的演奏技巧“反吐”练习,将“TKTK”改为“KTKT”来练习,这样一来就会避免力度不均匀或音准的问题。

吐音音色控制难度在于大笛的低音区,容易出现低音“吹破”的情况,如低音5在快速双吐时容易吹成中音5,甚至一到大笛子的低音区“双吐”时会出现“吃音”、音色虚或不响的情况。为避免大笛子吐音“吃音”现象,将“吐库”改为“区库”。大笛子低音区吐音要求气流要缓,舌头在做“吐库”时气流力度相对大,变成“区库”后相对减弱,从而避免低音吹破或“吃音”现象。

4.“唇”

唇指嘴唇、口型。由于生理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嘴唇都不相同。嘴唇的薄厚、牙床的前后位置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口型,所以在吹奏过程中不要刻意去模仿或者一定要去做到某种口型,要因人而宜。但要保证一个相对科学的原则,在这里建议采用赵松庭先生的“笛身平,风门正……口劲松紧随我意”的原则来练习比较好。在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对口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二人台”作品风格粗犷豪放,尤其高音区音色要求高亢明亮,这就要求口风相对紧,口劲力度相对要大。而江南丝竹风格作品舒缓雅致,在要求音色方面甜润松弛,相对口劲的要求自然就小了。

(二)细化“吐、滑、垛、花”

“吐、滑、垛、花”是二人台笛曲的主要装饰手法,所谓熟能生巧,要细练、精练此类技巧才能在乐曲中完美地体现表达出来。没有过硬的技术技巧,很多二人台音乐作品是无法表达到位的,即使对作品有着很透彻的理解,也只能将音乐埋藏在心里,而无法用笛子通过自身的演奏技术技巧表达给欣赏者。

“吐音”不只是把指和舌配合好就可以了,而是以上提过的在练习时要着重强调力度均匀以及舌头的控制对低音区音色的影响,要做到吐音的音色统一、清晰、富有弹性。

“滑音”在乐曲中以二、三度最为常见,但四、五度的滑音也是有必要去练习的,很多二人台笛曲中就有大量的四度、五度和六度的滑音,在练习时要注意所用手指做滑音时一定要同时进行,避免出现滑音之外的杂音。滑音还包括依靠气息力度及口风角度来控制的气滑音,手指在做滑音时借助气滑音会更加圆滑、干净。

在练习“垛音”时要特别注意垛音的“音头”在吹出来的同时被装饰的音不要吹破,垛音往往强劲有力,用来表达热烈的气氛。这样使得我们在演奏时只注意力度,有时会把被装饰的音吹成泛音或吹破,在弱奏垛音时,往往力度偏小而没有了音头,这就要靠平时练习时注意口劲与气息的控制要恰到好处。

“花舌”到底是用舌尖还是舌尖靠后的位置来“打嘟噜”,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要因人而宜。尤其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必须用舌尖或舌尖靠后,只要“打嘟噜”均匀,不影响音色松弛、干净即可。

(三)吸取二人台戏曲剧目中的“养分”

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提倡“火水灌溉”。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功与技巧的练习与所需注意的细节方面,在通过科学的方法练习,经过初始阶段、定型阶段和巩固阶段以后,都会达到相应的高度,为演奏好二人台风格的笛曲创造了前提条件。了解和掌握二人台戏曲剧目的风格,是学习演奏二人台风格笛子音乐作品的基础,也是掌握二人台风格音乐作品的捷径。通过学习了解二人台音乐的艺术特点、历史沿革以及发展阶段和语言特点,可以更深层次地掌握了解二人台音乐。有诸多优秀的二人台剧目可供大家去学习参考,如《走西口》:反映农民背井离乡出口北谋生的悲惨生活;《打樱桃》:反映一对农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生活;《探病》:也叫《刘干妈探病》:通过刘干妈探望女儿刘翠荣“病”的故事,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打金钱》:反映旧社会艺人的苦难生活;《打秋千》:反映姐妹二人清明節打秋千的快乐情景;《捏软糕》: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做生日糕的过程,抒发他们的相爱之情;《五哥放羊》:反映旧社会贫苦农民的爱情生活;《挂红灯》:反映正月十五观灯场景及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等等。

四.结语

“二人台”音乐源于民间、扎根泥土。它那苍凉绵厚、质朴纯真的音调,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在当代也被大部分人所喜爱和接受,其中蕴含的粗犷豪放与朴实无华是其他音乐无法替代的。潜心学习、研究和挖掘“二人台”笛子音乐是我们这代习笛人的责任和义务,虽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通过后辈的努力,相信“二人台”音乐在将来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精彩!

猜你喜欢

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材质决定笛子的声音
月下笛
两根竹子的故事
笛子演奏家
学笛路上
笛子演奏家
住在笛子里的蜘蛛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