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之评估与提升
2014-10-21黄茂兴张蕙
黄茂兴 张蕙
内容摘要 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的主要驱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已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重塑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大力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是驱动金砖国家实现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石。探究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在构建国家创新竞争力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金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详细测算和差异分析,有助于发现提升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战略途径:促进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的强度和力度,完善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加强创新人才的外引内育,强化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等。
关 键 词 金砖国家 创新竞争力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合作 产业结构
作 者 1 黄茂兴,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 350007)2 张蕙,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48)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IRTW120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Y070)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国家竞争的主动权。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下,创新是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个国家都必须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显著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对金砖国家来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各成员国优先考虑的战略议题。本文通过对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积极探寻新兴市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推动基点及影响因素,力图为世界各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科学内涵,需要关注六个方面:一是全球竞争背景。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和孤立中获得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前沿的科学技术,积极参与到全球科技价值链当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找自身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不被世界所淘汰。二是创新资源要素的动态性。创新资源的丰富与否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表征,而创新资源的内涵是不断变化和扩充的,随着现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过去一些不可利用的创新资源在现在或将来可能会变成可利用的创新资源。三是创新资源利用的效率。追求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国家竞争主体对各种可利用的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高低。四是竞争市场状况。国家创新的竞争场所是国际科技和技术市场,那么国际科技和技术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程度直接决定了国家创新竞争力真实状况的准确性。一个开放自由、竞争激烈的国际科技和技术市场才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与国家科技实力之间的偏差也就比较小。五是特定创新活动的优势要素。随着国际科技分工边界从产业层次转为价值链,一国只有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找准位置,明确自身比较优势,抓住有利环节,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切实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六是竞争地位。在全球创新价值链分工格局下,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目标具有宏观经济特征,具体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实现由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非战略环节向战略环节的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所谓国家创新竞争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创新空间的扩张力,以及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图1)。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科技支撑环境下,一个国家通过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活动,体现出科技投入、产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效率与水平,以及潜在的科技实力,综合反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图1 国家创新竞争力要素模型
2.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六个方面中,我们进一步提炼出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创新产出竞争力、创新持续竞争力五个构成要素作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创新基础竞争力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创新基础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投入、知识的创造和技术的转化应用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创新基础竞争力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水平对创新竞争力的推动作用,也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以及国家对创新竞争力提升的重视程度。
创新环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一个具有良好优越创新环境的国家能够更有效地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进而有效提高创新绩效和创新成长能力。
创新投入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和有效保障。有投入才有产出,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保障。资源投入的规模、质量和结构直接决定了创新产出的多少和创新效率的高低。
创新产出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实现载体。创新产出的规模和质量体现了创新活动的有效程度和水平,直接决定创新竞争力的高低。创新产出竞争力既反映一个国家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行为的执行能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创新持续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体现。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它们反过来影响创新。一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既体现当前的水平,也体现未来的發展潜力。创新还具有扩散和辐射效应,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这也反映在该国的创新持续竞争力上。
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五个构成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以要素—结构—组织—功能—优化为主线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各个要素适当比例的增长,协调,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综合评价分析国家创新竞争力是一件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进行有效评价。而构建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才能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二是完备性和独立性相结合。三是一般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四是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五是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1.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我们把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层、要素层和基础层(分别对应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建一套多要素、多层次的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中系统层指标(即一级指标)只有1个,即创新竞争力(A1)。该指标起到总纲的作用,总体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水平,也是整个指标体系评价的总目标。要素层主要是由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可持续五个要素构成,反映各个要素对整个创新系统的支撑作用。在这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共设立五个二级指标,构成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即创新基础竞争力(B1)——衡量创新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指标;创新环境竞争力(B2);创新投入竞争力(B3)——衡量创新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指标;创新产出竞争力(B4);创新持续竞争力(B5)。基础层指标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是要素层指标的直接衡量,也是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层面和操作层面,整个指标体系的评价都落实在这个层面上。(表1)
2.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和评价模型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基础层指标(第三级指标)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同,而且数值相差往往也较大,因此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必须先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其变换为无量纲的指数化数值或分值后,才能进行综合计算。笔者采用常用的功效系数法来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当指标为正向指标(对创新竞争力正向作用)时,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i为:Xi=■×100;当指标为逆向指标(对创新竞争力反向作用)时,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i为:Xi=■×100。无量纲化后,每个指标的得分都在0~100之间。
指标权重是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对评价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指标权重值的确定直接影响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结果,权重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价对象排位的改变。所以,科学、合理地确定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进行综合评价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考虑到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的特殊性,笔者采用国际上综合评价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平均权重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也就是说在要素层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都是一样的。
在测算每个三级指标得分和权重之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二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具体创新竞争力模型为:Y=∑∑xijwij……Yi=∑xijwij……Y为创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值,Yi为第i个要素指标的评价分值,xij为第i要素第j项基础指标的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值,wij为该基础指标的权重。
根据创新竞争力评价模型,可以对金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得到的金砖各国创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对所有金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排序、比较和分析。
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
1.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总体评价
根据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2010~2011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①:从综合得分来看,2011年,金砖国家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最高得分为65.2分,比2010年下降了0.8分;最低得分为24.2分,比2010年下降了1.1分;平均得分为39.6分,比2010年下降了1.0分。这表明金砖国家整体的创新竞争力水平有略微下降。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得分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是唯一一个得分高于50分的国家,而且中国在逐渐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与其他国家的比差由2010年的2.60∶1.68∶1.53∶1.19∶1变为2011年的2.69∶1.69∶1.50∶1.28∶1。俄罗斯的得分为41.0分,超过平均分0.4分。巴西、南非的得分均高于30分,分别为36.5分和31.1分,而印度的得分最低,为24.2分。从得分的综合变化来看,除南非上升了0.8分外,其余四国的得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得分下降最快的是巴西,下降了2.3分;其次是俄罗斯,下降了1.7分,印度和中国分别下降了1.1分和0.8分,最终使得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整体得分下降了1.0分。从得分的差异来看,2011年和2010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的标准差分别为14.0和14.1,表明各国的得分差异比较大。从综合排名来看,2010~2011年,各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排位均没有发生变化,排名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
2.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二级指标评价
从二级指标得分及其变化来看,2011年,金砖国家的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均高于40分,而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产出竞争力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36.6分和32.4分。五个二级指标中,只有创新产出竞争力的平均得分上升了1.3分,其余各指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均下降了2.3分,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基础竞争力分别下降了1.6分和0.3分。从二级指标的得分差异来看,2011年,创新基础竞争力和创新产出竞争力的标准差比较大,分别达到22.8分和29.5分,而创新投入竞争力的标准差也比较大,为18.5分。这表明,各国在创新基础竞争力和创新产出竞争力方面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整体国家创新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创新投入竞争力也是导致国家创新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创新环境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国家创新竞争力比较低的国家,尤其需要在创新产出竞争力、创新基础竞争力和创新投入竞争力三个方面加倍努力,以不断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从二级指标的排位及其变化来看,各国二级指标的排位均比较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会超过2位。具体来说,中国的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的排位均上升了1位;俄罗斯的创新环境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的排位均下降了1位,而创新产出竞争力上升了1位;巴西的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产出竞争力的排位均下降了1位;印度的创新投入竞争力上升了2位。整体来看,二级指标排位靠后的国家,它们的综合竞争力排位也比较靠后,例如2011年印度有3個二级指标排在最末位。总体来说,金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总体竞争力水平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创新环境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的下降引起的。在今后的创新实践中,金砖国家需要更加关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阻止国家创新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同时,也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创新基础竞争力和创新产出竞争力,以实现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有效、快速提升。
3.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要素得分及贡献率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创新竞争力的贡献作用,我们将各二级指标的得分与其权重相乘,折算为反映在一级指标上的得分,然后除以一级指标的总得分,则可得到各二级指标的贡献率,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每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贡献大小:创新持续竞争力对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贡献率最高,平均贡献率为23.29%;创新环境竞争力的贡献率其次,为21.07%;创新基础竞争力的贡献率也比较高,为20.82%;创新投入竞争力的贡献率为18.48%;创新产出竞争力的贡献率最低,为16.34%。当然,各国二级指标的贡献率略有差别。各国在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对自身国家创新竞争力做出较大贡献的指标,继续加强巩固;同时,对于贡献率暂时比较低的指标也要加以重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努力和工作力度,提高其贡献率。比如俄罗斯,创新产出的竞争力只有7.98%,而创新基础竞争力的贡献率高达33.58%,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创新持续竞争力的贡献率也均在20%以上,因此俄罗斯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在创新基础、创新环境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创新产出竞争力的提高。
4.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持续五个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各国的创新竞争力又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既有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一般性规律,也有不同国家国情决定的特殊规律。
(1)国家创新竞争力是多种创新要素长期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国家创新竞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是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持续等创新因素的综合反映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前所述,2010~2011年,各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一级指标)的整体排位均未发生变化;而且,二级指标的变化幅度也非常小,只有印度的创新投入竞争力排位上升了2位,其余各国的二级指标的排位变化均为1位。这说明,国家创新竞争力是五个二级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提升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多种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体现了各国真实的科技创新水平,金砖国家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提升创新竞争力。在今后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各国应该全面关注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各个影响要素,做到各方面统筹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特别是那些排位下降的指标更要引起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持续的国家创新竞争优势。
(2)创新投入竞争力是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驱动力
与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相关系数最大的二级指标是创新投入竞争力,2010、2011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910;其次为创新产出竞争力,分别为0.795、0.847,远高于其他三个二级指标。这说明创新投入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各国要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提高创新投入竞争力,是提升创新竞争力水平的根本驱动力。
测算2010年和2011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和创新投入竞争力的得分关系可以看出,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得分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创新投入竞争力得分高的国家,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得分也比较高,金砖国家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的得分都非常高,而且远高于其他国家;第二类是俄罗斯和巴西,创新投入竞争力相对较低,而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相对较高;第三类是南非和印度,它们的创新投入竞争力得分相对较高,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
(3)经济实力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但不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家创新竞争力表现出巨大差异。测算2011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和GDP的关系可见,经济规模(GDP)和国家创新竞争力存在较强的趋势关系,GDP总量越大的国家,其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越高,说明经济实力是国家創新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可谓一枝独秀,其GDP总量和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测算2011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和人均GDP的关系可知,国家创新竞争力与人均GDP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越高。
提升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战略途径
1.促进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创新开发与合作水平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越来越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南北对话的重要桥梁。作为新兴大国,金砖国家要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科技创新合作理应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金砖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在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制定、科技转让与应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减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合作市场建设,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充分吸收全球创新资源,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发展浪潮。把金砖国家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放在国际战略的重要位置进行规划和部署,通过科技合作协定等联合设立五国科技合作主题计划,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重点科技主题计划纳入到双边或多边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下,有效借助国际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同时,积极打造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网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合作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平等互助、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新局面,为突破技术瓶颈、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
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将加快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金砖国家应采取具体行动措施将促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竞争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创新发展的路线图进行系统规划,以期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当前,金砖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如中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俄罗斯的《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印度的《走向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印度》、巴西的《巴西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南非的《南非国家研究与开发战略》等,为各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在世界经济面临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应更加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大力推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探索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更有效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着力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创新思维,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创新知识产权;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扩大信息资源共享。
3.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金砖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如中国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俄罗斯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印度在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等领域,巴西在航空技术、海洋工程、生物质能等领域,南非在新能源产业、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金砖国家要在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更加强调以国际化的视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动金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着力发展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既要强调大企业加快“走出去”,也要为中小创新型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动全社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4.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的强度和力度,有效保障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研发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为了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金砖国家”纷纷在科技创新研发方面投入巨资。其中,中国的研发投入增长最为迅速,每年都按10%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在全球研发投入中的占比也从2009年的11.2%上升到2011年的13.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3]而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2012年中国将GDP的1.98%投入到研发当中,超过了欧盟28国1.96%的总体比例。[4]印度的研发投入增长也很快,2009年研发费用总额为280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约400亿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研发投入增速比较平稳,这些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也保持着相对稳定。为了促进金砖国家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必须要保证研发投入的强度,不仅要加大财政研发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而且要强化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进入创新研发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大对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投入,在获取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互动格局。
5.完善科技成果产出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完善科技成果产出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必然要求。开展创新活动既要注重基础研究,也要强调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金砖国家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要优先建设发展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大力发展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运用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促进产学研用四者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国家创新竞争优势的形成。
6.加强创新人才的外引内育,强化科技创新智力支撑
创新人才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金砖国家可以通过科技考察、人才引进、国际会议、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科技展览等多样化的交流合作方式,开展人力资源合作计划,促进金砖国家创新人才的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构建一套适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积极引进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并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外引内育”强化科技创新智力支撑,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国家创新发展之基,把引进创新人才作为国家创新发展之策,把用好创新人才作为国家创新发展之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创新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
7.强化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当前,金砖国家的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仍不够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政府仍然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如印度的研发总投入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28%,政府投入则占到了2/3以上;俄罗斯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重至2020年才有望提升到50%以上;中國企业的研发投入尽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金砖国家要进一步强调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结构,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引导企业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从企业创新需求出发,围绕提高企业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选择若干典型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点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促进产学研用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真正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注释:
①本文中各级指标得分的计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或四位数,但图表和相关正文中的指标得分只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数,故部分指标得分加减后可能有正负0.1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黄茂兴等.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3.
[2]欧阳峣、罗会华.金砖国家科技合作模式及平台构建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8).
[3]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2012年全球研发投入展望[EB/OL].http://www.ccidthinktank.com/uploads/soft/110811/1-12051G42950.pdf,2012.5.14.
[4]王小龙.中国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占GDP比首超欧洲.科技日报,2014.1.11.
编辑 李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