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10-21赵树颖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理念和学生素质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也应该顺应新课程的要求。从高中历史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积极探析如何在新课程的引导下,实现高中学生在高中历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身份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并且积极提问、积极解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導“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得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培养。在这种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引导下,积极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就需要适应全新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去。
二、高中生参与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的现状
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习惯性地以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为主,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常常忽视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一直停留在理解和领会历史知识水平的角度上,不仅仅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还难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
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唯书唯师。简单来讲,就是在学生的思维里,书本和教师是历史课堂的依据。在这样的惯性作用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慢慢消失,也就很少去提问、去参与。这不仅仅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还难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事件。
三、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是束缚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尤为重要。具体来讲,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涉及:其一,积极改变教师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设计中的同时,还要将探究的实践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以便构建其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二,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历史,解读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以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呈现出更加活泼的氛围;其三,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使得学生破除对于创新的神秘感,培养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去分析、去研究、去解答历史事件。
2.奠定历史基础知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传统观念的改变,还应该奠定历史基础知识,可以说这是促进历史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所在。学生能够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问题,往往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其前提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达到一定的层次。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了解,怎么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比较好的问题。
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更多兴趣,并且在和谐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彰显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环境和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避免对于学生的提问做出过度的批评或者鼓励,倡导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去;其二,注重教师教学用语,避免给学生形成刻板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不敢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其三,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以便消除学生的顾虑,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其四,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讨论的形式来开展,使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参与进去,激发其问题意识。
4.授予历史提问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授予学生历史提问的技巧,使得学生善于提问。简单来讲,起初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下,可以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提问,随着后期对于历史提问技巧的总结和归纳,可以自主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提问。当然,要想完成这样的历程,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提问的方式,将主动发问的权限交还给学生,以引导发问的方式,实现学生问题策略意识的激发;其二,选择有价值,难度适中的问题来进行引导,规避各种不着边际的发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质疑;其三,掌握发问的时机,在了解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历史问题的引导,以便使得学生了解到历史事件发问的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问题依然存在,应该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以便培养良好的学生问题意识,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朝着新课标的方向发展做出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芳.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
[2]李芹.如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J].吉林教育,2012.
作者简介:赵树颖,出生于1976年,女,学历:本科,就职于河北平山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