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在支付环节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2014-10-21吴瑕
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支付环节;支付结算可以说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在迎来互联网金融热潮之时,商业银行对此应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分析和应对。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支付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步入人们视野。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自此,“互联网金融”的身份得到确认,金融变革的趋势就此展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兴起,特色业务蓬勃开展,尤其是互联网支付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对此应予以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间的支付存在差异
支付是经济和金融的基础,但传统的支付结算体现出的价值仅仅是货币转移,互联网支付则丰富了这一价值的内涵;互联网支付能反映交易双方的内容、习惯、偏好、信用状况,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人际关系等,增加了空间和社交圈等有价值的信息。
商业银行比较突出的业务瓶颈在于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的平衡。互联网支付其实建立在银行支付基础上。银行解决了产品有无的问题,但客户体验不好,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对于银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控制信用风险的能力。原来银行较少从事小微金融业务,并非看不到这种需求,也不是不愿意做这些业务,而是因为对于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银行无法获得对称的信息。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银行带来了机遇,作为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分析客户信息,同时提高银行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以此建立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法规不完善
目前,包括互联网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金融业态,国家暂时还未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违规经营时有发生。我国金融采用分业监管体制,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结合,目前在监管部门、监管政策、监管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明确和健全。
(三)互聯网金融交易存在不确定风险
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尚待完善,故而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体现在:
1、普通用户通过互联网参与金融交易时,经常会重点关注产品收益而忽略风险,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
2、互联网交易安全风险大。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案例层出不穷,普通用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
3、用户信用风险大。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也亟待完善,极易引发存贷汇方面的风险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支付的联系
在网上银行支付交易过程中,买方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卖方的银行账户中,卖方收到货款后随即发货给买方。然而网上消费不是面对面的交易,如何有效保障买卖双方仍然享受到等同或接近面对面交易时的利益成为交易成功的关键,而网上银行支付又是在完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进行的,买卖双方对对方诚信度的担忧,以及对网上银行账号、密码、资金安全的担忧,成为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一大障碍。
(二)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支付的冲击
从互联网支付兴起至今,第三方支付机构因其具有业务灵活、费率低廉和特色服务等优势,以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特别是在B2C和C2C等小微支付领域成为热点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行业范围、商户规模、用户规模等迅速增长,不断冲击着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分析
面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发展,依据我国未来支付业务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在巩固并扩大自己固有的支付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便捷的网上支付渠道,以期建立广泛而牢固的客户群体,推进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全面发展。
(一)借鉴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创新精神,为银行业务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发展离不开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为互联网支付平台和银行间的资金联通搭建了桥梁。但网上银行及单一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难以满足广大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要积极打造开放的网上支付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门户网站,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把理财、基金、银行卡等零售产品放到网络上销售,积极为个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等多种与支付相关的服务。同时将不同银行间的产品关联,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突出特色吸引客户。各家银行还可以做自己的电子商务,将电商以电子银行增值服务的形式出现,为企业客户搭建自己的B2C平台。
(二)积极与互联网支付企业合作,加强创新型融资产品的开发
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包括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和账户管理四大领域,但由于操作复杂、风险防范等原因使得网上银行的用户体验不佳,应用基本停留在转账汇款的层面和支付层面。商业银行若想在在线支付领域有所作为,就应该加强与互联网支付企业合作,银行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客户资料,根据客户行业、规模、资金流对客户进行细分,选择其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从而针对这些特定客户群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特定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银行的综合收益,从而提升银行的持久竞争力。另外,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金融业经验,直接参股或控股互联网支付企业。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支付平台扩大银行的客户资源
历经市场培育,互联网支付平台累积了大量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他们有着良好的信誉,对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优质的客户群,是银行发展新客户的绝好机会。按照有关规定,互联网支付企业必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业务备付金存管银行,这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资金流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支付许可证的发放,互联网支付行业内的企业重组将不可避免。企业重组过程就是各方资本进入互联网支付市场的过程,资本进入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以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特定产品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安全性高、信誉好、资金技术实力强等优势,同时借鉴互联网支付机构成功的经验,锁定客户,挖掘个人客户潜在需求,提升客户贡献度。有针对性地拓展这批客户。多维度识别和把握客户的在线业务需求,完善网上银行的相关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把良好的用户体验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和工作流程的起点,对业务、渠道、产品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加强风险防控
当前,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服务创新和发展都与互联网支付平台密不可分,不法份子要利用互联网支付平台“漏洞”达到洗钱的目的,必然会使用银行的相关服务,于是,互聯网支付平台洗钱问题将给银行创新业务带来潜在的风险隐患。
因此,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措施。虽然央行已开始将互联网支付机构纳入监管范围,并逐步进行业规范。但是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规范化管理仍需要时日,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客户准入机制,另一方面在产品和流程设计上做到事前有控制,事中有管理,事后有监督。加强与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反洗钱等业务合作,进一步增强客户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化解能力,共同推动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意义的阐述中,央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强调传统金融是主流,作为补充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因此仍需要加强监管。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服从宏观调控和经济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实行公平竞争和监管自律。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加强合作,增强自身信用,为用户提供差异性、多元化的服务,从而与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2012
[2]范文仲.互联网金融理论、实践与监管.2014
[3]曾刚.支付环节是互联网对金融的最大冲击.2014
作者简介:
吴瑕 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现于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班金融学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