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供电企业法律工作的几点认识
2014-10-21赵琳
赵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对电力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面临着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涉及的法律事务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不断扩大。如果管理者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那么很容易使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重创。据权威部门调查统计表明,法律意识的薄弱和不足正在给中国企业带来日益增多的隐患。在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的飙升速度远远大于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因此,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已成为关系供电企业快速稳定发展、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依法保障合法权益和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供电企业比较重视依法治企,而且许多企业都聘用了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但是依然存在員工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审核把关不严;法律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事前主动防范的作用较少,经常是在事后被动解决问题时才引起重视等问题,远远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法律工作,不断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尽量减少乃至避免出现法律风险。
一是提高法律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有法律意识,行动做事才可能在遵守法律、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根本意识不到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由于电的特殊属性,供电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极易产生电击伤、电死亡以及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树木、青苗补偿等侵权纠纷,因此供电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要认真学习与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常组织培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尤其是在互联网络发达、通讯工具便捷的当下,在网站开辟法律法规专栏,在微信平台发布法律资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都可以实现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虽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法律专家,但是每个人都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首先自己言行不违法,并学会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够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具有法律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法律意识提高了,每个员工就可以在不同岗位、不同角度通过不断关注、思考政策和法律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对法律风险的预见性认识。一旦出现法律风险,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及时组织内部法律资源妥善处理出现的法律问题,确保企业经营不出现重大的法律失误。
二是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防范企业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电企业虽然相对来说比较重视依法治企工作,大部分企业都设置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岗位,有的还设置有总法律顾问,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度和深度远远不够,不能全面了解公司内部事务、决策意图和生产经营各时段的情况,提供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差,不能及时指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不少企业把法律顾问作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只有在发生严重纠纷或诉讼的时候才会想到,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健全法律顾问制度,不仅要设专职人员从事法律事务,还要不断充实法律工作人员,让他们直接参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直接参与企业的制度修订以及经济合同、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查,避免出现法律工作和经营工作两张皮现象,做到依靠法律专业人员的力量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由法律顾问协调处理各类涉法事务,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企业出台重大经营决策时,吸收法律顾问参与,由法律专业人员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并且提供书面的法律意见,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法律保障,从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三是建立法律风险防范制度。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事后救济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范。因此,供电企业要依据法律法规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完善工作程序,明确风险责任,确立处罚机制,从制度上堵塞经营漏洞,使法律纷争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强法律内控制度建设,细化涉及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合同管理、企业招投标管理、诉讼项目管理等企业法律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确保各流程控制点的全面到位;要突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坚持全程监控、全程管理、全员参与、整体把握的原则,规避事前法律风险。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排序,划分风险高中低等级,提出化解和规避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实现法律风险的最小化。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入手,逐步变事后法律补救为事前法律风险防范和事中法律控制;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制度,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注重信息化管理,积极运用法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