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建设初探

2014-10-21关洪亮

职教通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摘要:高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分析了“电工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电工基础”课程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了课程未来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电工基础;课程建设;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2013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系统化工作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关洪亮,男,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0-0022-02

高职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成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1]2008年起,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系实施了课程建设项目,将涉及面广、对教学改革受益大的课程确定为基础课程。“电工基础”课程作为主要建设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电工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电工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作为指导文件,通过积极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继续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改革,建立与企业技术更新同步、与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相适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页式”教材;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采用与现场牵引动力设备、车辆设备维护高仿的教学设施;继续完善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二、“电工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职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四个方面进行。[3]

(一)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组教师应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较好、教学水平和动手能力强的队伍。本课程组共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工2人,讲师、工程师4人,实验师1人,初级职称1人;获重点大学硕士学位的4人,硕士在读3人;50岁以上的1人,40~50岁的1人,30~40岁的5人;“双师型”教师7人,占100%。

(二)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贯彻“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调整了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和形式。在课程内容上,课程组通过对机车电工、车辆电工岗位技能要求的分析,尝试设计学生工作页,通过每一个实际电路的体验,引导理论的分析与应用,将理论分析、计算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简化课程重点、难点,降低理论分析的难度,引入EWB仿真新技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仿真实验实训,增加技能培养方面的内容,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考核方式上,通过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活动比赛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易到难,分别开设“基础性”、“设计性”、“仿真性”实验和“单一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同时,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电工电子制作大赛、知识竞赛、技术服務等贯穿于教学之中,充分挖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针对岗位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中,以机车电传动实验室、车辆车电室或多媒体教室为第一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以及学生工作页,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老师演示或仿真演示)工作页中设计的一个实际小电路入手,边演示、边实验、边训练、边记录、边讲解,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使三者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课堂以引导、分工、合作、讨论、答疑、总结为主线,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从能力培养着眼,讲练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如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

(四)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在教材建设方面,从课程实际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讲清楚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教材以定性分析为主,尽可能减少复杂的数值计算和公式推导过程,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力求涉及科技发展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对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电工基础》教材的编写在每一章节前均设置了一个课前体验环节,通过学生对一个小电路的亲自动手操作(或老师演示和仿真演示),增强感观性,为以后理论讲解提供了验证依据,并使抽象的理论更为形象。

在实践性教学环境方面,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工技能考核实训室、创新实验室、仿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校内实习厂、校外实训基地等,电工实验室有全套的实验设备,可进行全部的基础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电工技能考核实训室可进行电工技能培训、考核;创新实验室可进行各种小制作兴趣活动、各类电工电子制作等。

三、“电工基础”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路

“电工基础”课程后续建设思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和在职培训,落实“双师型”制度,每年至少安排2-4名教师到企业实习,要求三年后理论教师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力争40岁以下教师三年后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100%。

(二)完善教学条件

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完成工作页式《电工基础学习指导书》,完善试题库建设工作;根据教学情况动态改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进一步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充实学院计算机实训平台;增加各实验实训室设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三)加强对外交流

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定期召开由现场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更新、改造等。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教学研究研讨会。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电工基础”课程组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只有结合职业教育及课程自身的特点,才会特色鲜明。同时,课程建设还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岳丽英.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及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52-154.

[2]曹丽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J].电子测试,2014(8):130-133.

[3]谢敏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49-250.

[4]孙晓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反思[J].职业教育,2014(3):32-33,37.

[责任编辑盛艳]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困扰与对策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