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2014-10-21牛俊清
牛俊清
【摘 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使数学练习科学化,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可以从丰富练习类型、设计生活化的练习、练习设计要有梯度等方面进行尝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丰富 数学 练习类型 方式 精选练习 挖掘潜力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在数学课堂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往往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练习来达到的,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练习太多,题型比较单一,有些甚至是毫无意义的重复。那么教师如何使数学练习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解答数学习题过程中创造与挖掘不同的解题思路给自己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丰富练习类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数学课堂是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结构和进程,预习、新授、巩固和拓展形成了一条层次分明、主次叠进的线索。练习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数学练习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给予引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确定适合的练习类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拉几题就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他们甚至觉得是枯燥乏味的。
预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做铺垫的。因此这个时候的练习类型应该是一些基础性练习。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复习除法的商不变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让学生心里也有了底。而在新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做文章。
二、突出练习的实践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如在画圆时设置:(1)你能用多少种方法画圆?(2)你是怎样画的?(3)使用圆规画圆时,圆的大小怎么确定?圆的位置怎么确定?在研究圆心、半径、直径时,设置:(1)认识了圆哪些部分的名称?(2)这些名称在圆的哪些位置?请画出来。(3)圆的各部分名称各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4)你所研究的圆,半径与直径之间存在些什么关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通过“绕”“滚”“折”“画”等实践操作活动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创造展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好机会。
三、精选课堂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的练,才能打牢基础。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要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学生在平淡的练习中体会无穷的乐趣,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通过学生用自制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自己的操作中体会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把操作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又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圆柱的纸模型,引导学生对照教材,拆一拆,拼一拼,想一想,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把圆柱体拆成了两个圆形的底面以及一个长方形的侧面,共同探索出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还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延展练习方向,挖掘主动学习潜力
练习不仅解决了书本知识的一些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了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现实问题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完成本堂课所教的书本知识外,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练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大拓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后劲。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学生模仿顾客在布置好的小超市里购物,学生用仿真的样币“购买”橡皮、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既富有情趣,同时也深刻地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老师精心设计,练习无处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练习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同时课堂练习必须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