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多元评改实效性的尝试与探索
2014-10-21张国女
张国女
摘 要:有这样一条顺口溜:“上辈子不是人,这辈子改作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改作文。”语文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精批细改”作文,但学生看到成绩与评语后,认真拜读与修改的极少,顶多改好几个错别字,之后无论是评语、等级都抛于脑后,老师付出与学生收获成了一架极度倾斜的天平。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评改主体单一,教师为接受领导抽查,在学生完成好作文后,就拼命进行精批细改,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自改互改能力;其次是评改目的偏轨,主要在于甄别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指令性、接受式较强,忽视了学生写作兴趣与习惯的激励,也较少从知识与技能上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另外评改标准随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学生苦心经营的文章经教师的“精雕细琢”而“层林尽染”,易产生挫败感。
关键词:教师评改;学生评改;家长评改
为提高评改的实效性,笔者“以生为本”,尝试开展多元性的指导,多元化的评改,多维度的互动。
一、优化教师评改
(一)对话式评改
对话式评改可以是面批、眉批,教师带着童心、童趣与学生共同阅读,尊重个性,真诚交流,对于选材新颖、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等给予充分肯定、鼓励、表扬,同时带着商量的口吻,提出相应的观察思考方法、修改意见,让学生进行自改,培养修改能力。老师的评语要精彩,为他们指点迷津,一字一句都应走进学生的心坎。
(二)跟帖式评改
跟帖式评改可以读者的身份给学生进行“友情提示”,“带头跟帖”。在习作评改课中,全班互动,相互 “跟帖”。当传到作者本人手中时,作者就可以根据这些帖子进行修改,同时,作者此时也在“跟帖”他人习作中汲取经验。
(三)体验式评改
有些习作教师可以根据批改后的实际情况,借助视频等带领学生再次细致观察实际事物,然后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议,提高修改效果。如写一则观察日记,在习作前先确定最喜欢的事物抓住动植物的外形、吃食、活动、休息、生长等特点进行写前观察指导,然后實地观察,并鼓励拍下活动视频,最后记下观察日记。在评改课上,我选取了《蜗牛》一习作,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害羞啦?还是害怕?”“头部有一对螺旋形的小触角,真像两根天线,我轻轻一碰,它就灵敏地躲进了‘家。”“小家伙,脾气好大!”……通过赏析,文章有趣的语言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修改欲望。
当然在评改的着落点上,可选择和本次习作要求关系最紧密的2~3点着力,在学生语言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抓住主要的进行面批、眉批及给予较全面的总评。
二、鼓励学生参与评改
(一)和学生会诊问题之作
每篇习作的文字是没有生命的,但作文里隐藏着孩子的心灵,即使是所谓的“问题作文”也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孩子的心灵、孩子的眼光去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阅读,定会发现另有一番天地。如习作《说说心里话》,我和学生一起会诊后大致出现以下三种类型:看似在写心里话,其实东拉西扯,一文中出现老师、同学、父母等人物,且主题多种多样;看似有创新之味,选择与“奥特曼等说心里话”,实则空发议论,写不出多少事例,用大量的名言、空话、议论来抒发自己心里的向往之情;看似写得很具体,其实是高级流水账,从早写到晚,事情多而简单。
(二)让学生挖掘精彩之处
评改课上,鼓励学生努力挖一挖“精彩”之处进行修改。如发掘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材料往往来自于生活,具有一定的真情实感。此时给予肯定后,一起评议真情实感较强的事例具体写一写,表达自己的心声。还可挖掘动人画面,如写奶奶的文章,可抓住印象最深刻的、最能表现自己情感的“缝补”一事体现奶奶的勤俭节约。
(三)请学生互改互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可以组建四人学习小组,根据各篇习作的要求,出示合作评改要求,在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提出修改意见,拿不准的地方,可请教老师或集体;然后小组汇报评改情况,并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最后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三、倡导家长参与评改
作文的重要来源是生活,家长熟知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所以家长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很有价值的。家长可以就学生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提供一些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内容、学生写作的习惯、态度等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不仅给教师以重要信息,还给学生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运用载体展示评改
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时代,利用网络技术对作文进行评价,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学生可以将其优秀的作品上传到到自己的博客,当自己作品被他人品评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可以将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评论及修改建议在BBS公共版上粘贴或直接发Email至其个人信箱。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又能激发习作、评改兴趣,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