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引入实际生活
2014-10-21李海青
李海青
“绣榻闲时吹红雨,雕栏曲处倚黄昏。”桨声灯影里,小桥流水边,可不是语文在漫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滚滚波涛中,浩浩大海上,可不是语文在倚天扬帆,于劈波斩浪间展露中华文明的浩瀚博大。这样入情入境的妙笔,谁又能说不是生活中点滴积累的升华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孩子学习关注程度的加深,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出现了越来越多人们争议和讨论的热点,或是总结经验,或是探讨模式。“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化;缩短了课文所描述的抽象内容和学生现实存在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设了共同学习交流的情境。”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就如一泓清泉,注入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经历,人生其实是由各种经历串联而成的。而语文来源于生活,把语文引向生活,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是切身体会到这泓“清泉”的魅力所在的。
记得在教学《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春雨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我带领孩子们撑着伞漫步在春雨中,让他们亲自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春雨的不同声响,然后再去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进而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说说为什么“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春雨的声音美、精神美。在这节课中,就连我们班里最不愿意举手发言的洋洋同学都信心满满地向我汇报他的所听、所想、所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情境感知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习渠道,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因而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各种综合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就如同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一泓清泉,让你从秋叶的飘零中读出了季节的变化;从归雁的行列中,读懂了集体的力量;从水滴石穿中,明白了坚持的可贵;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了沙漠的壮丽……
如果说站在高山之巅可以欣赏到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的“盛景”,那么用心去感悟每一泓注入语文教学中的甘润“清泉”,或许就是能观赏盛景的“云梯”吧!而这架“云梯”是否坚固,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干线上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求证。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中心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