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4-10-21郑艳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28期
关键词:相融灵性诗意

郑艳

新课标对应下的当代语文教学,不难发现:要么被模式化,充满技巧演绎的匠气;要么被媚俗化,苛求环节精美,淡化了本真;要么虚高化,不是 “山水田园诗”,就是“朦胧诗”,唯独丢失了适切的“儿童诗”。浮华之后是浅薄,热闹之后是躁动,难见的是阅读教学的文化品位和简洁高效。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既需要“入世”的锋芒,又需要“出世”的境界,其终点皈依是雕塑学生的灵魂,而不只是认知文本。

沉静与灵性相融

阅读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对话,是作者与读者彼此感应,互相召唤,互相影响的过程。“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悟”的境界不是在热热闹闹的商讨中成型的,唯有以沉静的课堂韵律去唤醒学生的灵性,学生才会成为思想的天鹅,而非聒噪的水鸭。

沉静与灵性相融的语文阅读课,追求的不是纷繁的理解,而是素净而简约的读书磁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相机融合重点词句理解,整体加深对课文的把握,进而读出滋味,读出神韵。沉静与灵性相融的语文阅读课,就是扎扎实实的读书课,不是教师大段的叙说、虚假的煽情,应该干净、清丽、文雅。很多时候,只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完成读书过程的指导。学生拥有完整的读书经历,最适宜学生的读书方法就是自由朗读与默读,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自然流畅,不必刻意强调读出情感,不必刻意渲染技巧。朗读方式应依据学生,依据教材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如分角色读、批注读、竞赛读、演练读、提示读、想象读、配音读等等,琅琅的读书声才是阅读教学沉静化与灵性化的最美标志。

沉静与灵性相融的语文阅读课追求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历练人生。这种历练跳出简单、功利的阅读去观照人生,获得精神力量,使学生站在生命的高度拥有一种浪漫、一种高贵、一种尊严。沉静的阅读,会让教与学走向“月出惊山鸟”的灵秀意境,使学生成为“时鸣春涧中”的灵性之鸟。

平实与诗意相生

语文阅读教学,归根结底需要平实地把握语文底线,以文本学习为主干。在这一基础上,展开或者引申,并指向文本这一明确的主干,让学生的心安放在文本中。他们在一种天然去雕琢的平实氛围中,专心地读、仔细地读、投入地读,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读出句子的味,读出句子的情,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动情,读出理趣、读出神韵、读出情味,诗意而自如地拉近与文本间的距离。走进文本、揣摩作者的创作动机与情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发展想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及文本理解能力,走向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的诗性境界。

比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少年闰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一段时,就从平实而诗意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在领悟少年鲁迅当时狭隘的、单调的、无奈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代的鲁迅相比有什么异同,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什么异同?我们期盼这样的童年吗?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深入的体验。

平实与诗意相生的艺术,是教师的文化视野、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人生境界在教学中的投影,是既科学把握教学特点又审美把握教学过程的圆融。这种艺术不仅是形式呈现的艺术,而且是教学内容科学安排的艺术。例如,内容的深浅疏密的合理分布,重点与非重点的准确把握,难点的适当分散,疑点的巧妙处理。在教学方法上,灵活机变,审时度势。例如,巧设悬念,巧布疑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迂回反复,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境;因势利导,巧于点拨,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信仰与经典遇合

台湾学者李敖说:“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中国语文趋向于文学或者诗学,她需要挣脱“字词”这根缰绳,關注于语文的“人”或者“生命”的寻求。

一个语文教师该如何引领自己和学生在这“活的语言”中漫游,并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一种安顿灵魂的职业信仰是不可或缺的。语文不仅是济世的实用技巧,更是安顿精神的心灵家园。语言中自有孔圣人仁慈的白髯,有现代校长王崧舟“孩子们诗意地栖居”,有窦桂梅女士“为孩子奠基生命”的期许,古往今来,追寻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同一种信仰,“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只有带着一种纯正信仰前行的师者,才能让语文孕化为学生的血、气、神、韵,让学生在这“活的语言”中获得尊严,将“活的语言”培植成学生神往的心灵家园。

这样的培植离不开经典语言的浸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大量“诵读优秀诗文”。经典的诗文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根源所在。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从深层意义上讲,就是带给学生一种根源性的文化教养。有了这种教养,正义、良知、真理、仁爱等理想才会在学生心中“复活”。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学生的生命将因此涵养出广阔的心胸和优良的美德。现代人面对教育的心态往往急功近利:凡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如果母语教育工作者能利用先哲的风范,熏染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儿童,学生的心灵必将被经典智慧的力量召唤,必将深深铭刻上“读好书、习美德、知荣辱、立良行”的标志。信仰与经典的遇合来自于生命的自觉。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沉静与灵性的相融,诗意与平实的相生,品味与智慧的相契。如此,语文阅读才能赋予每一个童年书香的智慧与生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相融灵性诗意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心相融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被耽搁的诗意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