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文献综述

2014-10-21周剑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

周剑勇

摘要 民间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利率作为民间金融市场“无形的手”,调配着民间金融市场的资源,是民间金融的核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可知,对民间金融利率影响的最终解释,都可以归类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民间金融市场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影响,最终都是反映到供给与需求上,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对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了解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间金融利率;资金供求;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 S-9;F8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1150-03

Literature Review of Informal Finance Interest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ZHOU Jian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mal University of Zhejiang,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Informal finance in suppor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lot role that formal financial cant replace, and interest rate as invisible hand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allocates the resources in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which is the core of informal finance. The impact on financial interest rates can be summed up in two aspects of supply and demand at last b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literature. The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informal finance market ultimately reflected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the intera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determines the informal financial interest rates which is high or low. Through combing the study o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formal financial interest rate, and underst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formal financial interest rate, ar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s Informal finance interest rate;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Formation mechanism1

1 民間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研究的由来

民间金融一般指游离于政府批准设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行为,也有很多人把它称为非正规金融。而这些民间金融行为自发形成的资金交易价格便是民间金融利率。但必须意识到民间金融市场远不是统一的市场,该市场往往是高度割裂的,各个分市场有着彼此相对独立稳定的价格和参与群体,其利率往往是多层次的。

我国目前民间金融活动中主要存在2种利率水平:一种是发生在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同区域之间的借贷行为,这种民间借贷的双方彼此之间大多基于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彼此间长期相处,信息较为充分。如果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借贷活动是一种信息相对较为充分的多次博弈活动,因而其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这种借贷包含面子、人情等关系,其借贷利率可能很低,但如果把人情和面子按市场化定价,那么此利率水平也是较高的[1]。另一种是发生在私人钱庄、小额信贷等以间接融资为特点的民间融资中的利率水平。虽然这部分民间金融利率也受组织形式、地域等特点而表现出不同特性,但其利率具有明显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特点。

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利率是资金价格的反映,当利率升高时,人们对资金的需求会减少,而当利率降低时,则需求会增加。往往价格越高则需求越少,但面对明显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民间金融利率,为何民间金融活动还依然如此的旺盛?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民间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原因。

2 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综述

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运用不同手段,对民间金融利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相同也有相异,把这些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类,以便能更好地了解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1 金融抑制论 这个观点主要是遵循麦金农的思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导致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是非正规金融高利率的主要原因。由于金融抑制导致正规金融市场形成信贷配额,大批资金需求者被挤出,转而涌入非正规金融市场,从而抬高市场利率[2-4]。国内学者岳意定等运用利率管制条件下的资金供求模型和数理模型对民间金融利率机制进行分析[5],也证明了此观点。

也有学者聚焦于一个地区或区域进行民间金融利率的分析,汪本学等通过研究浙江衢州的民间金融利率,发现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与正规金融的融资难易成正比,越难从正规金融获得融资的地区民间金融的利率越高,反之则低[6]。支大林等通过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模型分析东北3省农村民间金融利率逐年走高的原因,也認为是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缺位和利率管制等金融抑制,推高了民间金融利率[7]

以上论点正向推测金融抑制导致了民间金融利率偏高,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如果没有金融抑制或对金融抑制进行松绑,是否民间金融利率就不会远高于正规金融?刘义圣通过跟踪研究温州民间金融利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温州利率浮动试点改革起步以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温州民间金融势头,民间金融利率有所下降,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间的利差,随着正规金融市场的完善在不断缩小[8]

金融抑制论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民间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的原因:一方面,在金融抑制的体制下,正规金融机构受信贷总体风险监控的要求,实行信贷配给,在低利率水平拒绝了一部分客户;另一方面,游离状态的民间闲散资金数量多,投资渠道少,为实现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而更多的投向民间融资市场,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的借款者便转向民间融资市场,导致民间借款利率较正规金融市场法定利率高。

2.2 市场分割的垄断论 民间金融以血缘、地缘、情缘为基本的纽带,导致民间金融作用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即民间借贷多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之内,而由于各区域民间金融市场缺乏信息交流,供给方有能力实行信贷配给并索要高价[9]。农村存在封闭而又不易冲破的特殊主义关系交易圈使得借款人难以寻求系统外的贷款[10],民间借贷的贷款者出于安全性考虑又将贷款对象限定于信息掌握充分的关系客户上,使得民间借贷市场具有明显的分割性和垄断性,垄断导致了民间借贷的高利率[11]。陈蔚等通过设立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决定模型,证明了由于农村市场的分割性和正规金融较高的进入成本障碍,导致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垄断竞争,进而导致非正规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利率[12]

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特殊性造成了该市场的分割,放贷者可实施借贷资金价格歧视,向对资金需求意愿强烈的企业索取较高的利率;另一方面,资金需求强烈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只能接受民间借贷市场垄断者的高利率。两者共同作用下,就造成民间借贷高利率的广泛存在。

2.3 成本论

这里成本论主要包括3个方面:风险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2.3.1 风险成本论。关于风险的问题国内外都讨论的比较多。从国外研究来看,Bester[13]和Besanko等[14]从借款者资金用途角度分析,认为非正规金融的参与者都属于风险偏好者,借款者经营项目一般风险较高,因而需要承受较高的资金价格。这个观点也得到Bouman的承认,但他所认为的非正规金融风险是源于非正规金融未得到官方认可,可能被取缔等制度方面的风险[15]

Aleem从信息成本角度分析,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高利率的成因是由于该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高风险造成的,而信息成本在贷款人发生的总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成本增加推高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16]

无独有偶,国内学者张军也有类似Aleem的观点,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比较高的利率是对还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反映[17]。但这一观点遭到江曙霞等[18]、王一鸣等[19]的反驳,民间借贷由于血缘、地缘等关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借款者道德风险问题,还贷风险信息不对称不能完全解释非正规市场的高利率。民间金融利率高源于民间融资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再加上作为民间金融借款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合格的担保和抵押等一系列信息甑别的硬性指标,风险就更大,高风险自然要求有高收益。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有类似的观点,如李恩平[20]、张胜林等[21]、郭沛[22]、张德强[23]、奚尊夏等[24]也都认为民间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离不开民间金融风险的加成。民间金融在国家法律地位的缺失和民间借贷者自身缺乏抵押品等缺陷,从而使民间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的制度风险、信用风险等成本远高于正规金融市场,民间金融高于正规金融的那部分利率是作为民间金融的风险补偿。

2.3.2 交易成本论。关于民间金融交易成本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寻租角度来对比研究正规金融市场利率和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如果考虑到借款人对官员的贿赂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正规金融的实际利率与非正规金融在均衡时相等。Gupta等将“贿赂”作为变量引入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均衡模型,证明了寻租成本造就民间金融利率远高于正规金融的现象[25]。而且,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资金有流向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套利的特征[26],举正规金融之名而行非正规金融之实,推高了非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价格[27]

国内学者谢平等通过建立非规范交易的动态博弈模型的研究[28]也证实了这点,由于企业在自筹资金和银行借款间进行的相对成本比较,企业被动选择寻租行贿,导致企业借款行为真实融资成本远高于名义法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隐性成本增加了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成本,成为一种变相的金融抑制,推高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29]

而王俏荔从正规金融交易成本视角分析,由于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等贷款对象的信息调查和监督执行等成本高昂,如果这些成本反映到真实的融资成本上,其融资利率必然远高于法定利率[30]。而且,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借贷活动与正规金融部门相比缺少规模经济[31],民间融资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部分,某种程度上应是对这些成本的补偿。

民间金融在克服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上具有正规金融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也要考虑借款人与正规金融上在达成交易前所需付出的信息收集、监督执行等有形成本和寻租、公关等隐性成本。所以,民间金融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为借款人节省的交易管理成本,反映在资金价格中便是转化为民间金融贷方所要获得的价值补偿,所以推高了民间金融利率。

2.3.3 机会成本论。从经济学角度讲,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把该经济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对于民间金融的贷款者来说,其面对的机会成本则是该资金不用于借贷而用于其他方面,如自己生产投资、消费等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民间金融中的贷款者借出资金必然要考虑贷款的机会成本,他要从贷出的资金中收取相应利息以补偿这一成本。

民间金融较高的利率是由于借款人愿意让贷款人参与利润分享[32]。虽然民间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已经是高利率,但只要借款者经营的利润率高于该利率,接受高利率贷款进行生产仍有利可图,该利率就有市场[33]。并且,对于货币持有者来说,民间利率应等于货币持有收益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并且小于等于投资回报率加上通货膨胀率[34],民间借贷行为充分考虑了通胀的因素[35]

还有学者认为正规金融的信贷政策对民间金融利率的影响很大,因为正规金融利率的变化就会影响到民间金融市场贷款者的货币持有成本,一般来讲正规金融的利率总会拉上或拉下民间金融的利率,二者具有同向性[36-37]

由以上可知,民间金融贷款的机会成本受借入者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和正规金融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这三者与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们上升的幅度越高,民间金融利率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3 简要评述与结论

萨缪尔森在他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中曾引用过一句谚语,“你可以使鹦鹉成为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所有它必须要学的只是两个词,供给和需求”。虽然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从中也折射出供给和需求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性。综合上述文献分析,民间金融利率分析的3种主流观点其实也可以归结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首先,由于金融体制存在金融抑制从而使民间金融有了需求的基础,部分正规金融借贷不成功者便转入民间金融。因为有产品的需求才有了交易,有了交易才有了价格,所以民间金融中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跟金融抑制导致的需求有关,即金融抑制可视为需求因素。

其次,作为一个厂商对其产品的定价一定会考虑其生产的成本。而民间金融中的产品即资金,厂商即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民间金融机构或个人放贷者。这些机构和个人在提供资金这一产品的时候必然也要考虑资金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即上面所述的风险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若资金的价格即利率高于其资金提供者的成本时,则其可能会提供,否则资金提供者会因为成本过高有亏损风险而拒绝提供资金。所以,成本论可以归结为供给因素。垄断论,因为它具有市场势力,资金提供者具有主动性,他们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资金的供给量,资金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利率的变化,所以可以归结于供给因素。

最后,产品的价格不仅是由成本决定还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民间金融的利率也由成本因素跟需求因素共同决定。成本因素决定供给曲线,需求因素决定需求曲线,两者共同决定民间金融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用供需结构图进行表示,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当所有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时,民间金融利率的形成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民间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求,利率随资金的供求而变动。当金融抑制加深,则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D1移到D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差由r*上升到r1,反之则利率会下降;当资金提供的成本如风险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等上升或者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垄断程度上升,市场势力加大,则资金提供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减少自己的提供,即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由S1移到S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差由r*上升到r2,反之则利率会下降;其他情况也可以依次分析。但可能更多的时候是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同时受到影响,这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变动,但最后利率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得视两者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来判断。当然,这个幅度大小實际当中是很难衡量的,这里只是在理论上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

综上通对文献的梳理归纳可知,对民间金融利率影响的最终解释,都可以归类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民间金融市场无论是客观的影响,如金融抑制因素,还是主观的影响,如成本因素、垄断因素等,最终都是反映到供给与需求上,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

参考文献

[1]

姜雅莉.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6):443-445.

[2] ADAMS D W,VOGE R C.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Low Income Countries:Recent Controversies and Lessons[J]. World Development,1986(14):477-487.

[3] SRINIVASIN T N,UDRY C R.Rationing,Spillover,and Interlinking in Credit Markets:The Case of Rural Punjab[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7(4):557-585.

[4] HOFF K,STIGLITZ J E.Moneylenders and Bankers:Price-increasing Subsidiesin a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Market[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29-462.

[5] 岳意定,陈伯军.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J]. 金融经济(理论版),2006(6):25-26.

[6] 汪本学,李琪. 民间金融及融资利率分析——以浙江衢州民间金融状况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3):67-68.

[7] 支大林,孙晓羽. 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4-28.

[8] 刘义圣. 关于我国民间利率及其“市场化”的深度思考[J]. 东岳论丛,2007(6):7-12.

[9] 劉静,郑震龙. 我国民间金融的利率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6):27-31.

[10] 刘燕.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理论与实践以及运作绩效评价[J]. 现代经济信息,2008(11):19.

[11] 张晓艳. 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原因及规范对策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5-28.

[12] 陈蔚,巩秀龙. 非正规金融利率定价模型——基于中国民间分割市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0(18):273-276.

[13] BESTER H. Screening vs 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4):850-855.

[14] BESANKO D,THAKOR A V.Collateral and Rationing:Sorting Equilibria in Monopolistic and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7(3):671-689.

[15] BOUMAN F J A.Informal Rural Finance:An Aladdinos Lamp of Information[J]. Sociologia Ruralist,1990(5):155-173.

[16] Aleem I. Imperfect Information, Screening, and the Costs of Informal Lending: A Study of a Rural Credit Market in Pakistan[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0(4):329-349.

[17]

张军. 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3):33-42.

[18] 江曙霞,秦国楼. 信贷配给理论与民间金融中的利率[J]. 农村金融研究,2000(7):4-7.

[19] 王一鸣,李敏波. 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J]. 金融研究,2005(7):12-23.

[20] 李恩平. 利率参照与储蓄的动员、分配——一个两经济部门、二元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2(3):56-77.

[21] 张胜林,李英民,王银光. 交易成本与自发激励:对传统农业区民间借贷的调查[J]. 金融研究,2002(2):125-134.

[22] 郭沛.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 中国农村观察,2004(2):21-25.

[23] 张德强. 民间金融利率本质的认识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2010(4):8-10.

[24] 奚尊夏,王立平,张江,等.民间融资的模式、规模及评判—台州民间融资新情况调查[J]. 上海金融,2012(2):105-108.

[25] GUPTA M R,CHAUDHURI S.Formal Credit,Corruption and the Informal Credit Market in Agriculture:A TheoreticalAnalysis [J]. Economica,1997(5):331-343.

[26] BAYDAS M M,BAHLOUL Z,ADAMS D W.Informal Finance in Egypt“Banks”within Banks[J]. World Development,1995(4):651-661.

[27] TSAI K S.Imperfect Substitutes: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 [J]. World Development,2004(9):1487-1507.

[28] 谢平,陆磊. 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J]. 经济研究,2003(6):3-13.

[29] 匡华. 民间金融高利率成因:隐性成本的视角[J]. 财经问题研究,2010(2):48-52.

[30] 王俏荔.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高利率解释:一个交易成本的视角[J]. 生产力研究,2012(7):74-75.

[31] 周万阜. 论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形成[J]. 农村金融研究,1989(3):1-15.

[32] 唐寿宁. 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解释与再解释[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3):34-42.

[33] 何田. “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2(11):100-106.

[34] 史晋川.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5] 陈锋,董旭操. 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J].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35-39.

[36] 姚耀军. 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2009(4):38-47.

[37] 叶茜茜. 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以温州为例[J]. 经济学家,2011(5):66-73.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工程应用能力形成机制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形成机制及预防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浅析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
中美城市化空间失配形成机制对比分析
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与调控措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