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方法的改变看我园幼儿课程评价的改革
2014-10-21刘君
刘君
摘 要: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价,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课程本身的评价一直存在一个盲区。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多维度、多角度地对幼儿课程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做法,希望能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评价方法;幼儿课程;评价改革;调整完善
一、回顾与思考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教育评价的界定,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评价的三大功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以往的课程评价,大多是通过成人对幼儿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对幼儿课程的接受度情况,在幼儿比较被动的情况下由成人给予的评价,对幼儿来说不能真实地反映幼儿自身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二、调整与完善
1.从调整课程评价手册入手,充实评价内容,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多维度的评价
(1)我园的幼儿评价手册依据教学活动的主题共分为“主题目标内容介绍”“幼儿活动目标评价”“幼儿作品评价”“活动过程”展示四个部分。
(2)依据每部分内容的不同,参与评价的人员也不同。如:主题目标完成情况的文字性评价由教师来做、幼儿具体的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幼儿活动作品的评价和活动过程的评价则由幼儿自己来完成。
2.重新审视课程评价的目的
(1)通过课程评价,达成课程的诊断与修订的目的。
(2)通过课程评价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全面的了解。
(3)通过课程评价判断园本课程的成效。
3.梳理课程评价的对象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①是否确立与幼儿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方案。②是否提供与幼儿整体发展相一致的学习环境。③教育内容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幼儿园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是否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④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⑤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大多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是否能够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
(2)对幼儿的评价。①尊重幼儿,以平等的角色身份理解幼儿的内在感受和体验。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关注幼儿的发展潜能。③承认和尊重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因评价而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④应全面反映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防止评价的片面性。⑤评价方式包括幼儿的自评、幼儿间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
(3)对教师的评价。①课程评价体系是衡量课程是否符合幼儿发展和需要的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评价同时又促进并体现了教师的发展。②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日常工作,并将评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成绩的手段,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水平。③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自评、幼儿园综合评价。通过自评不断提高教师评价自身和评价他人的能力,通过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更好地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
4.完善课程评价的方法
通过观察法、图文表征法、等级模糊量化法等实现对课程的评价
5.多角度实施课程评价
(1)主题渗透——梳理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发现和发挥幼儿的潜能。我园的《幼儿评价手册》是以主题为单位编制,里面详细地呈现园本课程教育目标和内容。
(2)留足空间——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纲要》中指出“应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要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
(3)内容全面——着重考查幼儿在各种日常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纵向评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6.吸纳家长的参与,使家园共同参与课程实施,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合力进行教育
(1)帮助家长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发展
每星期,依据主题完成情况,通过《手册》将评价结果正面地告诉家长,使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家长在明确孩子的发展目标以及孩子自身的发展状况后,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与差距,会更主动地与教师进行配合。
(2)帮助家长增强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手册》的使用,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主题的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家长协助内容,如:各种知识的准备、材料收集,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课程实施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
(3)评价手册的建立也为园长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随机抽取各年级的幼儿评价手册,观察老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评价情况,以及孩子在这个主题阶段过程性的影像资料,从而使我们对这个阶段老师的教学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为及时总结、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参考文献:
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内江師范学院学报,2011(1):113-116.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第二幼儿园)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