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4-10-21刘绍蓉
刘绍蓉
摘 要:幼儿时期是个人行为习惯的关键养成期,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成长的观念。就幼儿行为习惯的基本含义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
培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意义;培养途径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概念及意义
行为习惯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行为”与“习惯”的总称。幼儿行为习惯指的就是以幼儿为对象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含义就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在生活、品德、学习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品德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
俗语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总是在某个不经意间就形成了,而习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行,所以,在幼儿阶段,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孩子们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培养他们良好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恰当的期望
过高的期望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恰当的期望却能够对孩子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成年人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出期望,这些期望应是孩子们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教师在给予他们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之后,孩子们会有愉快的满足感,并会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而不断努力,反之,一旦期望的设定是孩子们无法达到的,他们会产生挫折感,对孩子们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有趣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幼儿好探究的特点,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注重趣味性、寓意性、综合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也可以将一些与行为知识相关的习惯编成歌谣,幼儿们朗朗上口,经过反复不断地阅读和训练,学生们就能够记得更牢固,再加上不断地开展活动,学生们的习惯养成就會更加容易。
3.正面的引导
在培养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言传身教,在行为规范上进行积极引导、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行为重塑能力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行为规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再多的理论知识都比不上言传身教,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不允许幼儿们做的,教师和家长绝对不能做;希望孩子们做到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4.细节的作用
细节决定命运,英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人的心灵就像是一块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造就人们不同的特点的原因就是教育。因此,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在经历过一次之后不断重复,慢慢就会在幼儿的观念中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但是,如果一个细小的问题我们不能及时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5.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资源,环境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创造良好、正确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环境中成长。幼儿园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机构必须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走廊、卧室等等,都是进行教育的优质环境,教师可以在墙面、楼梯上喷绘体现文明礼貌好习惯的图片,让孩子们随时都能感受到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担负起责任,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少些坎坷。
参考文献:
[1]孙丽娟.童谣: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一剂良方[N].教育科研论坛,2010.
[2]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8.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