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4-10-21韩丽
韩丽
摘 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可以再现形象,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丰富的现化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悉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仅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所以,它十分有利于辅助阅读训练,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趣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可以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揭开了兴趣的源泉。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惊讶”、“诧异”,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北京是一座美丽、年轻、现代的城市,那里不仅白天景色优美,夜晚更加迷人。想去看看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起来了,接着我便用多媒体演示了北京夜晚的美丽画面。流动的画面,让学生“惊讶”、“诧异”,从而引领着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兴趣盎然的北京之旅。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就出示了关于课文内容的许多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的美景,一边认识他们不熟悉的景物,如:朝霞、夕阳、霜等,在色彩明丽的图画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就这样利用多媒体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开始了新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效果的优化。
二、再现形象,促进理解
课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再现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观的,儿童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弱,单凭阅读和听讲很难想象出课文描述的情境或景观,因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或再现课方描述的情境或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表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例如在教《月光曲》一课中“皮鞋的联想”一段时,老师首先播放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并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景象,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观看图画并听老师朗读课文,这样就常常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凝神倾听着、沉思着,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1、皮鞋匠倾听音乐时联想出几幅画面?2、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两幅不同的画面?3、乐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的感染作用和乐曲的变化,又由乐曲的变化想象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段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丰富形式,提高技能
培养学生听和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利用录音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材料,既可以让他们学习仿效,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对照检查,从而改进自己的朗读。这种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一边多媒体放映,一边配乐朗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小燕子的语言都以不同的语调来表现,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些不同特点的形象。我还经常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自己听,然后进行评议和改正,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化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复述是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录音、多媒体播放、录像再现等电教手段辅助复述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入境动情,情由境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文中的关键词、精妙句,使学生进一步从中受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熏陶。
我利用录音机播放范读磁带,让学生仿读,不少学生顿时跃跃欲试,有的还读得声情并茂;教学每段时,再放磁带让学生收听,并讨论:好在何处,语速、语调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在经过反复朗读实践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把朗读指导的水平再提高一步。
大量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今天也强调“读”,但并不是要向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机械地读,是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领下,带着兴趣读,带着疑问读,在读中找乐趣,在读中找答案,在读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