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秦钟》壶的文化艺术

2014-10-21万新洪

佛山陶瓷 2014年9期

万新洪

摘 要:《秦钟》壶稳重大气,线条挺括流畅,色泽浑厚肃穆,彰显出壶的气魄和神魄!作品意境优美,贯穿古今,寓意深远,极具审美和收藏价值。那一抹囊括古今的宏伟气势,激荡人心,那是对历史情愫的延续,对中华文化的虔心传承,这里包容了悠长岁月。

关键词:紫砂艺术;秦钟壶;物质形态

1 前言

宜兴紫砂器以其丰富的造型,题材广泛的装饰,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尚,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极具特色的一笔。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5000年窑火生生不息,陶业代代相传,造就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和陶瓷文化,尤其是宜兴紫砂更是享誉中外的陶艺精华、国之瑰宝,陶瓷已成为展示笔者当地形象的一张“名片”。

2 《秦钟》壶的文化艺术

《秦钟》壶仿民国七大老艺人之裴石民的作品,胎质极精纯,坚结钢硬,色为深栗色,呈“桂花砂”,效果奇妙。顾老对秦钟壶之评价:“以超凡入圣的构思,借秦钟之形改为紫砂壶;严峻肃穆的钟,因之化为清秀不俗的壶。作者克服难状之情,把二者凝重浑厚的共通点作为基因,按功能的需求加以添饰,遂成就了一件紫砂壶的珍品。”作品最难得之处,在于整个壶身是全手工一次成型,丝毫没有身筒镶接的痕迹,自然、流畅,独具魅力。

壶盖稍稍隆起,使壶盖面有平面弧线变化的节奏,壶钮小巧灵动,使整件作品在稳重中带着动感的旋律,充溢着古雅飘逸的俊秀之美。艺术,往往介于似象与非象之间,而这些更让人有互动思维的空间。笔者秉承艺术的执念,作品更重于对传统题材的挖掘,在创新思维的火花中,达到美的平衡与统一。

《秦钟》壶稳重大气,线条挺括流畅,色泽浑厚肃穆,彰显出壶的气魄和神魄!作品意境优美,贯穿古今,寓意深远,极具审美和收藏价值。那一抹囊括古今的宏伟气势,激荡人心,那是对历史情愫的延续,对中华文化的虔心传承,这里包容了悠长岁月。

笔者必是得了巧夺天工的真传,让真正的紫砂作品和自己心灵相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人生境界和对大千世界的百般依恋和万千情愫一起揉搓、点化,使紫砂泥开出通达灵性的生命奇迹。做壶者和壶就像一对父女,堪称上辈子的情人,那般的柔情蜜意,你侬我侬,相知相悦,心灵合一。人点化壶,壶必回报与人,两者琴瑟合一,心心相惜。紫砂以其不张扬,不浮华,沉稳内敛,真心实意的姿态征服了凡夫俗子,以这一独特的品性得到了更多爱壶人的爱屋及乌和不离不弃。

紫砂艺术是传统民间工艺,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茶文化的发展而丰富,这个文化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它的手工含量,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质体现。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发展,对紫砂陶的审美变化也日渐为一些有志于探求艺术发展的人所重视。 (下转第54页)

紫砂壶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必须具有规范完整的艺术美的表达秩序,而不能随心所欲,它不象瓷器绘画装饰可以包容更多的民间艺人绘画的潇洒和随意性,没有器型的规整就没有工艺的力量,而装饰手段的草率、随意,也会极大地伤害它的美感,反之,装饰手段的独特亦会也必然会提升它的美感和价值。

紫砂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就紫砂的创作而言,既是传承也是开拓,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传承也就离开了特性,没有了开拓也就缺乏了活力。紫砂器具数百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着这两个因素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门类的艺术都要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才能创作出有力度和生命力的艺术品。

3 结语

紫砂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因为它特定的制作性使一般人难以深入。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体会、磨练,很难把握其内在的东西。紫砂本体语言的形成,也就是紫砂传统及自身形象的树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的过程,符合其自身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