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示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4-10-21赵桂琴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拱形桥面直观

赵桂琴

一、演示技能及其功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运用电教媒体或做某项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他们所缺乏的感性认识的一类教学行为。演示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1.辅助功能

一是助教功能。语文教材主要是凭借文字来阐明知识的,即使课文把有关内容描述得很生动,就其情境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有些教学现象或知识点,光靠教师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演示来帮助讲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既形象又生动,直观性强,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是助学功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学中,配合适当的演示,可以以鲜明的直观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设“桥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引发一系列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啟迪功能

学生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是同认识事物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可以真实地再现感性材料,使抽象语言描述的人、事、物、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启发想象、启迪思维、培养情感、激发兴趣的目的。

3.直观功能

演示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具有极强的直观功能。凭借演示可以唤起再现性思维,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的形象,化抽象的语言为可感的事物,同时也可以借助象征性的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深刻含义。

二、演示技能的类型及其范例

1.电教媒体的演示

电教媒体的演示是指运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它通过形、声、光、色的相互作用,产生极强的直观效果,使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内容,进入情境,受到感染。这类演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声像演示。声像演示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教学立体化,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另一种是幻灯投影演示。通过幻灯或投影把课文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片或图像显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演示简单、易操作,运用广泛。

2.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颇为抽象的科学现象,展示事物的复杂过程,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如《赵州桥》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赵州桥为什么能够经受千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完好无缺地横跨在洨河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呢?其奥妙就在于拱形的大桥洞承受住了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道理在此,但是,限于年龄和知识水平,三年级学生是很难弄明白这一道理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对比实验:

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B,问:桥面会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教师然后把薄竹片弯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B放在拱形的最高点,问:桥面下陷吗?(没有)将物体A(重量大于B的物体)取代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能)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很显然,这一实验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直观教具的演示

直观教具的演示是指借助照片、挂图、板画、标本、实物、模型等为辅助手段来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提供生活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生活场景之中。

三、演示技能的运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演示的选择依据就是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内容,考虑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有机组合,突出特点,突破难点,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再好的演示也只能是花架子。

2.完整性原则

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只有在演示上较为完整地把表象再现出来,才能达到应有的直观效果和情感效果。因此,演示时,要充分展示演示的过程,揭示规律,体现它的完整性。

3.科学性原则

演示的教具选择要适当,演示的过程展示要清晰,演示的结果分析要准确,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达到优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拱形桥面直观
深埋直墙拱形隧道稳定性研究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建筑中的数学美奇妙的拱形
简单直观≠正确
拱形下的无限空间——TARA MATA设计师买手店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