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促进教与学水平的提高
2014-10-21侯海云张永清
侯海云 张永清
摘 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进行解读,从实践的角度促进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趋势下,對此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结构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板变成了白板,教鞭变成了遥控笔,笔记本代替了教案本……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使用了电脑、使用了课件,就是本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
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环境。创设的环境应能够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即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新型教学环境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2.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收集备课资料、制作课件的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科教学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提供了可能。
二、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
1.同时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进行信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教学模式。
2.在现代教育观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对教师进行理论革新培养。
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具有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及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学团队,变革适合课程整合的教与学方式。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
整合的实质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结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2.在对现代信息技术功能的认识上,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收集备课资料、制作课件的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科教学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提高教与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之一。这样使信息技术教育带动了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教与学的各方面改革,从根本上响应了党中央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口号;同时也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的方式,而且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适应当前提出的终身教育,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说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对策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9(5).
作者简介:侯海云,女,出生年月:1981.07,硕士,就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基于情境认知的信息技术教学。
张永清,女,出生年月:1975.06,本科,就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