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体制优化研究

2014-10-21许杨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优化研究

许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出现不对等且非均衡的布局,农户与农村企业真实需要和农村的金融体系提供无法达到一致。文章对供给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优化金融体制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供给视角;农村金融体制;优化;研究

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供给型抑制、关系较为紧张,农村金融现状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给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我国政府应在战略部署以及制度安排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实施均衡、对等的金融发展策略,让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及金融体系等实现供给结构均衡的发展。与此同时,把培养农村的金融需求以及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目标,是政府必须长期坚持以及努力践行的方针政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农村供给型的金融抑制问题

金融抑制依旧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包含了农村具备的金融市场。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存在的金融抑制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认为农户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而导致金融抑制的形成,属于需求型的金融抑制;另一方面认为金融部门为农户所提供的贷款和资金受限属于供给抑制型。解决金融抑制问题,应采用需求追随的方式以及供给领先的方式。需求追随的方式强调由需求来引导发展,更为主要强调的是金融体系的完善,其内在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供给领先的方式强调的重点是金融供给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重点突出金融深化、金融扩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推动作用。选择解决对策需要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农村的金融发展受到抑制不完全是因为需求不足,政府实行的强制性改革也是形成农村贷款和存款差距太大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金融体制条件下,金融供给就不一致。

二、我国农村的金融需求中的主体及结构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础的金融需求主体,大部分农户文化水平、经营规模、家庭结构及另外的非农业的生产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其金融需求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现状。依据农户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可以将其归纳为贫困型、市场型、维持型等农户。农村金融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需求主体即农村企业,其对农村金融有不同的要求,可分为乡镇企业与龙头企业。

(一)贫困型的农户

这类农户虽然有强烈的贷款需求,但因贷款风险较大和还款能力有限,常在正规金融机构的排斥下处于金融供给以外的范围,其一般只能获取小部分小额贷款,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扶贫的资金和财政优惠等来满足金融需求。

(二)维持型的农户

这类农户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有良好的信誉,是金融机构的主要贷款供给对象。但受政策和资金实力的限制,资金需求的满足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市场型的农户

这一部分农户一般从事市场生产和经营活动,金融需求相对较大,但仍因农村金融的供给体制效率和农户自身的物质资本的缺乏,因而也很难获得大的金融支持。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仅有20%的农户能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上获得贷款。

(四)乡镇企业

其建立与发展需依赖乡镇自我投资与农村本地资源,由于规模较小和市场供求关系不稳定,因此还贷能力无法确定,且贷款风险比较大。资金的严重短缺、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等缺陷是阻碍乡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五)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与乡镇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龙头企业具备较高的还贷能力,资金实力比乡镇企业雄厚,金融机构提供其所需贷款的风险也比较小,所以它的金融需求比较容易满足。但在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还贷能力同样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此时就会面临资金短缺和金融资源得不到供给的问题,进而阻碍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

由经济主体微观的方面进行探讨,农户及农村企业大多情况下都面临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资金短缺的问题。随着农村的活动趋向复杂化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升级,随着农村市场的日益繁荣,农户与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单一以及传统的农村供给体制无法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金融需求。改革开放后,城乡金融的市场发展均形成了不相同的模式。以前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和约束,近年来虽有好转,但此前传统和单一形式的经济体制是无法根除的,这样让农村的金融资源无法形成良性的自我循环的机制。而且,农村地区大部分剩余金融被转移至发达地区或城市,造成经济市场呈现出城乡分割的局面,致使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城市的金融需求较容易得到满足,与之相反,农村的金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与结构

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已经历过多次变革,大体上建起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的金融机构是农村的金融供给主体,包括非正规和正规的金融。

(一)正规的金融机构及农村的金融业务呈现出萎缩趋势

正规农村的金融机构一般包括农业银行、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一般看来,三个金融机构组成合作性、政策性、政商业性的金融的结构,并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而事实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它们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已逐渐背离支持农业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初衷,支农功能趋于弱化。第二,和农户间关系密切的农村信用社一般因为其资本充给的比率较低、不良资产所占的比率较高以及管理的缺陷,对于支持“三农”也是力不从心。第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粮油等的收购业务,与个体商业户和农户金融需求几乎没有关系。

(二)非正规的金融体系发展不稳定

就我国的目前形式而言,农村的非正规的金融组织一般有互助资金、个人借贷、各种金融会以及一些尚未被政府认可的金融组织。数据调查显示,农户借贷中有55%是来自非正规金融渠道。由于缺乏有效和规范化监管,非正规的金融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其所对应的金融供给的风险也较高。总体上,从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三)农村的金融资源呈现非农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对乡镇企业和农户贷款存在较高的风险以及农业本身就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导致国家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业务发展和机构设置上不同程度地向城市倾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出现金融业务萎缩的现象,而农村的非农化金融资源在日益扩大。

(四)农村的金融机构在区域布局上与农村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同

改革开放使经济体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中西部地区农村的金融机构明显呈现出金融供给不足和分布密度较小的特点,而东部地区则有较充分的金融供给和较大密度的分布。这是实行东部沿海区域优先发展政策所至,对中西部的农村及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并使得区域差距进一步的拉大。

四、优化农村金融体制的策略

针对目前的形势来看,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尚且处在起步阶段,而政府大力倡导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就形成了二元化的金融体制,但是农村现阶段的发展还需依靠政府的力量,关键因素在于我國政府应对战略选择以及在制定制度时做一些调整,才能改变农村金融的供求关系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实现农村金融均衡发展的战略

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农村金融要想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重视金融体制在城乡间的均衡发展。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如果不重视城乡间均衡的发展,就无法满足农村的经济主体对金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阻碍,金融配置的结构在城乡间的不合理,导致金融的功能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进而使金融效率也很难以提高,造成了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能快速转换的问题。因此,在城乡不同地区金融运行的状况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指向性地对金融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能扩充农村资金来源,加强农业部门金融上的资源配置,减弱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形式。伴随金融资源总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在结构上对金融配置进行改善,合理规划城乡间金融资源的配置,并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为城乡的农户以及一些中小企业建立起具有普遍优惠特点的金融体系,并让其在城乡间形成一定的覆盖面。

2. 实现区域之间金融的均衡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较快,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发展较慢,且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发展方式。要想挽救这种失控的市场,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需要我国政府施行具有差异性和倾斜度的金融政策。

3. 均衡发展金融供给结构。针对农村目前的状况,金融安排应结合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来满足市场金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适合于发达地区发展的保险和资本市场以及商业金融通道,而且更要具备有利于中西部落后地区互助性、政策性发展的金融。

(二)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培育其金融需求

建立以供给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是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入手点,而不是完全忽略需求在金融中产生的作用,同时应把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农村公共保障机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归结在一起,实行统一化管理。地方政府应为增加农村金融的需求发挥积极的作用,把营造农村有利的金融制度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引进商业性的金融或者对本地民间金融进行规范。在农村金融制度的贯彻中,地方政府不能深入介入金融活动,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农村提供先进性金融资源,更不能把财政资源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导,必须依据农村金融的实际供给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案。

(三)积极实行有效策略以推进金融的创新

我国农村不同类型的农户对金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满足贫困农户、维持性农户、市场型农户、不同规模农村企业等对金融不同的需求,应实行有效策略以推进金融的创新,可以将创新金融产品作为出发点,对目前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并使之适应三农经济。此外,应改革和创新担保的形式,使农民和一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以增加政府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担保基金的构建,使农村信贷的风险得到分散,并由政府来进行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小型企业以及农户开辟多样形式的抵押担保,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的资金安全及效益。

总而言之,我国普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正常供给农村地区发展所需要资金的问题,其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多样化需求。提高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应深入了解金融需求的主体具有的特征,进一步对金融供给主体的供给方式以及力度进行完善,积极引导我国农村金融资金的回流,更多地发展农村新型的金融机构,并对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的引导,实现金融的创新之路,进而满足更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旭红.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体制优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松竹,鄂尔江.金融需求与供给视角下广西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01).

[3]范平平.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J].北方经贸,2013(12).

(作者简介:作者系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海曙支行行长)

猜你喜欢

优化研究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