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水平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4-10-21焦越胡温格娄旭
焦越 胡温格 娄旭
摘要:农村信息化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浙江省与甘肃省分处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能够大致反映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相对情况。文章通过对浙江省与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现状的对比,分析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并解释了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浙江省;甘肃省
一、引言
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及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政府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农村信息化作为该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浙江省与甘肃省分处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能够大致反映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普遍情况。从东西部农村信息化现状的对比中,可以初步认识我国农村当前的信息化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文中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甘肃发展年鉴和浙江统计年鉴。
二、农村信息化水平现状比较
近年来,浙江与甘肃两省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在两省的对比中,二者农村信息化进程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信息资源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情况、家庭信息条件两方面的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反映出浙江省与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比较
1. 浙江省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其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1年,浙江农村在2010年实现自然村通电话任务(村通率达到100%)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边远山区行政村通宽带,宽带行政村村通率达到100%,较2010年上升3个百分点。电信资费惠农进一步落实,农村电信服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区间通话费降至0.2元/分钟,装机工料费实现城乡统一)。信息下乡活动也不断开展与完善,例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信箱”、“农技110”等适农信息服务均为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科技、市场营销、法律咨询等信息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甘肃省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为薄弱。截至2011年,甘肃省光缆总长度达到20.96万公里;在通讯设施方面,随着城乡通信的统筹协调发展,甘肃省完成自然村通电话432个;在乡镇互联网建设方面,全省有20个乡镇还未通宽带;在民族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开展通信业发展调查,努力推动甘肃农村信息化建设。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甘肃省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金塔模式”为代表的六种模式较为典型,包括“金昌模式”、黄羊川镇因特网村发展模式等;数字农村的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强化。至2011年,在甘肃全年信息化专项46项、项目总投资8.2亿元、补助资金1460万元中,农村信息化项目有7项,总投资0.97亿元。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两省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差异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率看,通讯设施和互联网宽带的农村通达情况,甘肃省的普及速度比浙江省要更慢一些。同时由于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家用计算机等高档信息化产品在两省农村的拥有率有着显著差别。相较于浙江,甘肃农村的宽带网络使用率相对较低,这也使得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收益率较低。此外,甘肃省农村信息化进程缺乏更多更系统的配套措施,农村居民对信息产品的使用与信息利用缺乏知识保障,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体现。相较于甘肃多种发展模式的尝试,浙江省农村信息化进程则呈现出较为明确的方向性和系统性。
(二)农村家庭信息条件比较
从2006~2012年浙江与甘肃两省农村家庭年末部分耐用品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至2012年,浙江省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与甘肃省相差16.4部,差距已不到9%。甘肃省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较多,同时伴随着移动电话的迅速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共同导致甘肃省农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量的迅速上升。
同时,两省农村家庭的信息耐用品的消费量差异较为明显,彩电、计算机与固定电话拥有量的差距更是逐年扩大。2012年,浙江省农村家庭家用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为47.9台,而甘肃省仅为11.4台。截至2012年,浙江省彩色电视机每百户拥有量是甘肃省的1.6倍,家用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是甘肃省的4.2倍。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其农村家庭信息条件远优于甘肃省农村家庭,尤其体现在价格较高的信息产品上。
三、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文分析中看出,两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省涉及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出规模、农民收入水平及受教育水平的不同。
(一)涉及信息化的财政支出比较
分析2008年至2012年浙江省和甘肃省的各个财政支出项目占比,可以得出如下内容。
一是在两省支出最多的前五个项目中,浙江省将更多的财政支出放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教育支出上,其余项目均小于10%,而甘肃省则是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给予了比一般公共服务更多的财政支出,且支出份额在10%以上的项目为三项。说明甘肃省在建设当中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放在了一个比基础设施建设要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二是从两省均比较重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教育支。从出两个财政支出项目来分析,浙江省2008~2012年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比范围为31%~38%,而甘肃省同期的占比范围仅为28%~32%,从总占比来看,他们的比例相差3%~6%,但从数额来看将是300亿元到800亿元的差额。这说明两省在教育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的政府投入存在很大差距。
综上,从甘肃与浙江的政府财政支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甘肃省在对信息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远小于浙江省,两省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原因之一是前者基础建设投资不足。
(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影响农村居民对信息产品消费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2011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070.69元,甘肃省则为3909.37元,绝对数额相差近1万元,仅二者差额就为甘肃省农村人均收入的2.34倍。2007年至2012年,两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相对差距在330%~360%之间。除相关财政投入的影响外,从收入水平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两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更受到两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消费能力来看,浙江省与甘肃省农村人均收入的悬殊差距,客观上直接导致了两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差异。除此之外,通讯设施、信息设备方面的投入,也会挤占农民用于其他方面(诸如饮食、服装、子女教育等)的消费。信息设备的购买、获取信息的费用(如宽带费等),对于贫穷农村家庭而言机会成本仍然较高。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农民的消费选择才能更倾向于提升生活质量、提高自身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需求。收入水平越高,不仅用于获取信息的资金的绝对数额更大,也意味着农村家庭在信息需求方面的偏好更大。这也是收入因素影响下,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比甘肃省高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在信息需求方面,农民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文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利用能力。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农民的信息意识相对薄弱,接受信息的基础较差,对信息的需求也难以提高。
2009年两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对比的数据表明:浙江省农村居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75%,而甘肃省所在的西部十二省相应的数字为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浙江省为20.1%,甘肃省所在地区则只有13%。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浙江省农民的文化程度比甘肃更高,两省农民对信息的评价、利用和需求能力存在着差距,信息需求方面的不同使得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于浙江省。
四、结论
在两省农村信息化现状的比较中发现,两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家庭信息条件的差异上。在基础建设方面:浙江省农村信息化进程方向更明确、更系统;甘肃省的尝试性举措更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重还有待提高。在家庭信息条件方面:浙江省农村家庭信息条件远优于甘肃省农村家庭,尤其体现在价格较高的信息产品上。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两省涉及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出规模不同。浙江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比甘肃省更大,甘肃省的财政力量更多地投入在了社会保障方面,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则相当有限。二是两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悬殊。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除了直接影响农村家庭对信息产品的消费能力外,也影响着农户的消费结构。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信息消费的机会成本更高。三是两省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不同。浙江省农民的文化程度比甘肃更高,两省农民对信息的利用和需求能力存在差距,信息需求上的不同进一步导致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比浙江省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是我国缩短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道路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研究报告[J].调研世界,2012(12).
[3]张立新.试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J].农业经济,2011(02).
[4]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省农村信息化發展情况[EB/OL].http://www.gsny.gov.cn//xxgz/2006/01/11/1136965419000. html,2006-01-11.
[5]中共浙江省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浙江年鉴——2010[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6]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