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系列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2014-10-21谢桂英
谢桂英
(广州市第五中学,广东 广州 510250)
光现象探究活动是初中物理一个很重要的探究活动,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标明确要求是科学探究Ⅱ,对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混合课标明确要求是科学探究Ⅰ.
1 改进、创新的思路
目前配套的《光现象探究活动器材》,却存在着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说明、指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光靠教师讲、课件和教具演示,效果不理想.针对不足,作者尝试对现有配套的《光现象探究活动器材》对初中物理光现象系列演示实验改进、创新,自制光现象系列演示实验仪,并将改进、创新后的活动器材再次用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创新的依据
(1)《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功能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实验提出明确要求,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这些实验是必须做的.同时也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3 改进、创新研究实例
系列1:光的直线传播直观演示仪.
原来情况: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关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没有直观的演示,通常处理是用口讲或课件演示,学生较难理解.本演示仪能够直观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大大提高讲课的效率,学生也可以使用它来做探究活动.
制作材料:废酒盒1个(木质的),夹子1个,黑纸板1张,螺钉和螺帽各1个(成套配用).
制作过程:将废酒盒里面一端钉1块小木板,将螺钉装上,另一端挖1个小孔(大小刚好能塞1支激光笔),用黑纸板将废酒盒口封上,合上盖子,就做成了黑盒.
实验器材:自制光的直线传播直观演示仪,蚊香,激光笔,火柴.
实验过程:
(1)如图1,用夹子夹好蚊香,点燃.将蚊香固定在盒里面,并盖上盖子.
图1
图2
(2)如图2,用激光小手电筒从旁边射入,能看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演示成功.
实验创新之处:
(1)自制黑盒,成本低.
(2)蚊香燃烧时间长,烟较多而且稳定,演示效果明显.
(3)体积小,方便全班传阅.
系列2:光的反射直观演示仪.
原来情况: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光的反射,通常是利用平面镜、白纸、激光笔、光屏、铁架台、量角器等器材,通过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没有专门的实验仪,实验过程比较繁琐,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率较低.作者自制光的反射直观演示仪,操作简便,现象直观准确,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学生也可以用它来做探究活动.
制作材料:平面镜1块约长5cm、宽5cm,铁板2块约长20cm、宽15cm,A4白纸2张,木板1块约长30cm、宽10cm,木条2条1条约长30cm、宽2.5cm,另一条约长15cm、宽2.5cm,磁铁1块.
制作过程:
(1)将2块铁板一面用透明胶粘好,另一面用502胶水将A4白纸贴好,注意要平整,再将1张复印好量角器的白纸贴好.
(2)将小磁铁镶入长木条中,并用502胶水将两条小木条固定在木板上,中间留约1cm缝隙.
图3
(3)将铁板插入木条之间,整个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器材:自制光的反射直观演示仪,2支激光小手电筒.
实验过程:用激光小手电筒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4、5所示.
(1)研究光的反射规律(2线分居和2角相等).
(2)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3线同面).
(3)光路可逆.
图4
图5
实验创新之处: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尤其演示光路可逆.
系列3:光的折射直观演示仪.
原来情况: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光的折射,一般学校没有学生实验配套仪器,学生难于做实验.笔者利用实验原有的器材,加上精心制好的“量角器”,组合成光的折射直观演示仪,操作简便,现象直观准确,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学生也可以用它来做探究活动.
制作材料:水槽1个,激光小手电筒1支,塑料角架1个,铁板1块约长25cm、宽20cm,油性笔1支,量角器,圆规.
制作过程:
(1)先将铁板用油漆油成白色,利用量角器、圆规和油性笔精心画上1个圆并标上刻度,做成“量角器”.
(2)将实验原有的水槽、角架、激光小手电筒1支、扩束器和自制量角器”组合成光的折射直观演示仪.
实验过程:用激光小手电筒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6、7所示.
(1)水槽装水,将自制“量角器”放入水中.
(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情况.
(3)探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折射情况.
图6
图7
实验创新之处: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系列4:海市蜃楼的实验演示仪.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光的折射,提到海市蜃楼现象.海市蜃楼,是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时传说这种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气而成的,故而得名.
原来情况:海市蜃楼现象,没有专门的实验仪器演示,通常处理是先让学生看视频,再分析海市蜃楼的成因,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欠佳.
能否设计一个实验直观演示,光在不均匀光线沿曲线传播,用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什么海市蜃楼,对理解海市蜃楼成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有很大帮助.
改进思路:设想让光在不均匀的盐水中沿曲线传播,代替光在不均匀空气中沿曲线传播.
最初笔者在暗室桌面放一个长方体鱼缸,装入大半缸水,在向鱼缸里均匀撒盐,不搅拌静置2h,使盐水成为不均匀介质,用激光笔沿内侧缸壁斜向下射出激光,将会看到水面下方的光路是弯曲的,但演示效果不明显.后来反复实验,将容器底面做成弧面,效果最好.
制作材料:透明塑料板若干,502胶水,玻璃胶.
图8
制作过程:如图8,用透明塑料板拼装成一个圆弧形水槽,用玻璃胶拼接,保证容器不漏水.
实验演示过程:
(1)在水槽中装满水.
(2)在水槽中均匀洒上一层盐(或白沙糖),不可搅拌,放置0.5h以上.
(3)半小时后,用激光笔从水槽一侧射入激光,在较暗的环境下,可以看得激光在水中沿曲线运动.演示后的效果如图9,真实实验效果图如图10.
图9
图10
实验注意事项:
(1)海市蜃楼是地球表面大气的一种光折射现象,底面应做成弧面.
(2)根据光线在不均匀空气中传播,保留用盐水代替空气,光线应只在盐水中传播.
(3)光线呈现的距离应尽量远,其弯曲程度才可以用眼睛明显看到.
(4)用功率大的绿色激光笔比红色激光效果好.
(5)演示时室内关闭其他光源,周围环境越暗越好.
创新之处:
(1)能直观演示光在不均匀介质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实验现象很明显,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什么海市蜃楼,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操作方便.
(4)实验成本低.
系列5:简易多功能光学实验演示仪.
原来情况: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一般学校用激光演示仪,但激光演示虽然射出来的激光强度大,光只能从一个方向射入,很难演示光路可逆.加上激光演示仪比较贵重,也较笨重,不容量携带和操作.我们自制的激光演示仪,简单轻便,操作简单,尤其可演示光路.这样可以直观准确,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学生可以用来探究光学大部分实验.
制作材料:2块木板(1块长约长40cm、宽15cm,1块约长37cm、宽31cm),A4白纸8张.螺丝钉16颗,小铁板2块.
制作过程:
(1)将木板油上白漆,晾干.
(2)用4张A4白纸用502胶水平整贴在长37cm、宽31cm的木板上,用4张A4纸复印圆,并将它平整贴在木板上.
(3)用电钻钻合适的小孔,将旋转按钮(废旧激光演示仪拆下的)装上,并用铁板打上螺丝钉,将长37cm、宽31cm木板竖直固定在长约长40cm、宽15cm木板上.
实验器材:1个自制“简易多功能光学实验演示仪”,激光小手电筒,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玻璃砖,凸透镜,凹透镜等.
实验过程:(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图11、12).
(2)探究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图13).
图11
图12
图13
(3)探究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图14、15).
图14
图15
(4)还可以演示光的反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折射作用,玻璃砖对光线折射作用等.
创新之处:
(1)废物利用,制作成本低.
(2)实验器材简单轻便.
(3)操作简单,演示效果明显,尤其演示光路,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
(4)多功能,可以用来探究光学大部分实验.
系列6:色光三原色的合成实验演示仪器.
原来情况: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以前配套的实验是,用皮带轮旋转均匀分布的红、绿、蓝3张纸,通过3张纸反射出来的色光再混合成白色,演示效果较差.后来市面上也出现了直接用红、绿、蓝3种灯射出3种色光,主要原因是光线不够强或色光颜色不够纯造成.
设计思路:找到能纯红、绿、蓝(RGB),通过增大LED灯的亮度和调整3个凸透镜的焦距和间距来增强射出去的光的亮度,使到演示效果大大增强.
制作材料:大功率(约3W)的LED灯(纯红、纯绿、纯蓝各1个),PVC管,凸透镜9个(直径40mm,焦距为100mm的3个,直径为30mm、焦距为50mm的6个)学生电源1台(能提供5V~18V的直流电压),木板1块,电位器3个.
制作过程:
(1)网上够大功率(约3W)的LED灯(纯红、纯绿、纯蓝各1个).
(2)用木板做成1个可以直立的支架.
(3)将凸透镜9个(直径40mm,焦距为100mm的3个,直径为30mm、焦距为50mm的6个)和PVC管做成3组可调焦的凸透镜组,并将大功率(约3W)的LED灯(纯红、纯绿、纯蓝各1个)装上,如图16,17所示.
(4)装上电位器调节光的强度,最后组合成如图18.
图16
图18
实验过程:
(1)演示红光和绿光混合.
(2)演示蓝光和绿光混合.
(3)演示红光和蓝光混合.
(4)演示红光、绿光、蓝光混合成白色.
创新之处:本作品通过增大LED灯的亮度和调整3个凸透镜的焦距和间距来增强射出光的亮度,使演示效果大大增强.